×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浙江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 限时精练(一)

标签: 暂无标签
限时精练(一)
(用时:20分钟 分值: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B.经过研究可知,“烂漫”一词在书法上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这打破了人们的习惯认知。
C.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3.综合全文,概述书学与国学之间的联系。(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日蹙,备受列强欺凌,从曾经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跌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谷底,自尊心大损。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呼喊,到重拾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摘编自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根”和“精神命脉”,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摘编自郭加利、于钦明《为文化自信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三: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能接触互联网,又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接触。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他们更热爱、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要引导孩子来认识他们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
“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个系统课程,可能孩子在学的时候有一点被动,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的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你是要这样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根源,知道中国文化是他的原点,是他的原乡。”(摘编自关心、徐姝彤《两会访谈话文化》)


材料四:
你认为增强文化自信有何意义?
(资源来源于《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与研究》)
4.下列对材料中“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B.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自信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独特的个性。
C.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家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就不怕他们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D.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文化自信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让部分人经历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否定的时期,如今,强大的综合国力让更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认同感,重拾文化自信。
B.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了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是学生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完整的民族灵魂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作为中华儿女,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命脉”,我们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D.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特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坚守我国文化自信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
答: 

答案精析
1.D [选项强加因果。虽然文中在解释向内追求时指出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但并未涉及其与向外追求之间的关系。]
2.D [由原文“笔法也可通过……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必定是‘囫囵吞枣’”可知,作者意在表明在通过阅读古代书论来获得笔法的途径中,人生体悟是必不可少的,而并没有“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之意。]
3.①国学是书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用国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属于国学。②书学研究的本质是美学,这美学又建基于国学之上。
4.D [要迅速从文章中寻找到与“文化自信”相关的句子,再与选择内容相比照,通过分析比较,发现语言表达上的差异。A项“马上就要实现”错,材料一说的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B项材料二中说“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故选项中的“可能会有一些”理解错误。C项材料三说的是“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故选项中的“就不怕他们受社会潮流的影响”理解错误。]
5.B [“未然”变成了“已然”,原文是“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可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尚未实行,而选项中说的是“开设了”。]
6.事实依据: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一百多年的现当代历史,尤其是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依据: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