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全国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Ⅰ 群文通练六

标签: 暂无标签
群文通练六 传统经济
主题解说 农业是传统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而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及使用权的分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中国有句古语:“无农不稳,无工不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农工结合是延续了数千年的经济经营模式,很难发生改变。在经济领域中,国家通过权衡货币、谷物、百物的供需、贵贱等措施,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使国家富强。
一、(2018·新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事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朝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清代中央集权型财政关系至咸丰初年发生了转变。此时,为了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中央财政左支右绌。为了维持王朝统治,只得允许各省自行经营筹划,从而导致地方财权扩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并且通过征收厘金和推行捐输等不同途径筹措军饷,而这些财政权力逐渐为地方督抚所掌控。由于地方权重,厘金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无法左右。此外,捐输事宜虽要经户部批准,但各地方设立名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各省督抚以厘金、捐输等自筹经费,必然导致地方督抚财赋支配权日重,而“户部之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2017年8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朝,地方政府所征收的钱粮并不都上交中央,而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照比例进行划分,但中央所占比重大于地方。
B.清朝通过控制地方财政,来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以及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建立起运和存留制度。
C.为了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康熙朝以后还采取了“悉数解司”和“奏销”的举措,可惜这些措施因各州县无财赋存留难以推行下去。
D.清朝咸丰初年后,为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行经营筹划,清朝地方财权于是开始扩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指出清朝地方政府被赋予了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B.文章用当时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的户部的各项举措及起运、存留制度的实施,论证了清朝入主中原后对财权进行高度集中的观点。
C.在论证地方财权扩张而中央政府无法左右时,文章引用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的事例。
D.文章按主次顺序,论证了清朝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各种财政措施,其中“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的“奏销”制度成为论述的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清朝时,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让中央应接不暇,就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给地方政府。
B.清代初期,虽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分野,但它们的划分和调整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从“起运”“存留”制度可以看出。
C.奏销制度实施时,只要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再核造上报计簿给户部审核,地方就可到户部寄存库领支经费。
D.太平天国起义后,户部的财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这与各地方设立名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有关。
二、(2018·凌源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商品经济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中国帝制时代大多数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制作、发行、各币种比价。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但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即使集权专制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
一般说来,商品经济愈发达,货币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愈高;市场开放性愈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力愈弱。明代以前,铜钱、纸币、白银皆已经作为货币使用,但相关的理论皆不甚透彻,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的水平。明前期参酌前代经验和政府需求,试图以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以铜钱为辅币运行,通过货币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此种企图,盘剥社会的幅度过大,遭遇市场和社会抵抗。各种诉求博弈的结果,出现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伴随政府强行保持的少量纸钞的局面。政府在货币流通领域地位的弱化,实际上部分消解了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强控制,扩大了市场本身的自由度。稍后,大量域外白银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贵金属货币一般比铜币能够支撑更活跃的商品经济。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明朝政府难以通过货币发行调控货币供给、物价,更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或者通过赤裸裸的掠夺,于是明朝迅速彻底失去社会支持。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中国帝制国家体系通过各种中央集权机制实现社会控制,然而在明中期市场经济大幅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当口,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因而也就失去了操控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说明朝的瓦解,是雪崩式的。当时试图挽救明朝统治的士大夫绞尽脑汁,不惜牺牲生命,但既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
B.帝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
C.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货币的运行却完全是由经济本身决定。
D.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法规超越经济却可以影响到商业发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商品经济中货币的作用,再讲到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影响及其局限性。
B.文章后两段主要论述了明代国家控制货币的手段以及后期的财政危机,揭示其崩溃的症结所在。
C.文章列举明前期政府想要控制社会财富遭抵抗的事例,说明集权专制的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手段无法操控社会财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实际就是为了通过控制货币达到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盘剥社会财富的目的。
B.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
C.明朝政府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说明明代国家不完全具备金融运行的能力。
D.既掌握不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控制,但又受货币、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当时无法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手段。
答案精析
1.D [A项“中央所占比重大于地方”错,并非整个清朝都是这样,原文中有“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的信息。B项“控制地方财政”是结果而非手段。C项“因各州县无财赋存留难以推行下去”于文无据。]
2.D [“按主次顺序”错,应是按“历史时代的先后顺序”;论述的重点也并非“悉数解司”与“奏销”制度。]
3.C [“地方就可到户部寄存库领支经费”是“悉数解司”制度;另外,奏销制度实施还需要“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
4.D [A项根据原文“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可知,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B项根据原文“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可知,“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是帝制体系与商业能够长期共生的原因之一。C项“货币的运行却完全是由经济本身决定”错,原文是“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
5.D [“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
6.B [“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错,最主要的是“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且“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