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4部分 专题20 必备素材

标签: 暂无标签
主题一 家国意识和人文情怀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习近平
◎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毛泽东
◎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
◎ 可能大家平时意见不一致、思想不一致,但是在爱国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都是一致的。爱国才是当代的普世价值。
——孔庆东
◎ “我们会被时代的浪潮,被这个社会,被不可逆转的命运,往后推得很远”,正因如此,在这个大势所趋的互联网时代,那些“大情怀”与“小心思”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何天平
◎ 悲悯情怀,无疑是优良人性之一。倘若世界上各民族的大多数能有如此情怀,今日之世界不至于动辄血流成河,不至于被恐怖主义的阴云笼罩,不至于让邪恶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出现并施展它的淫威。
——曹文轩
◎ 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在漂泊中的一份认同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感情……人可以四海为家,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但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
——张颐武
1.林鸣:匠心成就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3日上午,被公认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至此,港珠澳三地畅通无阻。而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匠心。
对林鸣而言,匠心是坚决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在港珠澳大桥项目成立之初,中国在沉管隧道领域的技术还无法与国际比肩。林鸣希望与国际一流的公司合作,完成沉管隧道的建设。他的团队请了一家荷兰的公司,但对方因给价太低拂袖而去。沉管深埋这个难题,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工程师的面前。但林鸣没有绕开,他坚信只有走自主研发之路,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经过长时间考察研究,林鸣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半刚性”新工法,完善解决了沉管深埋问题。
匠心也是林鸣对偏差坚决纠正,力求完善的决心。在测量港珠澳大桥时,出现了一个16公分的偏差。这个偏差,对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的,很多人也认为没问题。再者,伶仃洋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的重6 000多吨的庞然大物重新吊起、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几乎所有人都想劝林鸣罢手,但林鸣坚持返工重来。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2.5毫米以下。
心怀匠心,林鸣像走钢丝一样走完了这座世界上最长、难度最大的大桥。在林鸣看来,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越要做好。
[思与用] 尽管沉管深埋技术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是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的空白,但林鸣和他的团队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为这一大国重器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2.“中国诺贝尔”王泽山:一生以身许国
执着科研60余年,他不搞科研就会“犯瘾”;立志复兴中国火炸药,他80多岁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外出度假,他会和老伴“约法两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他就是于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
比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晚出生约一个世纪的王泽山,因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被称为“中国诺贝尔”。王泽山之所以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东北,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不做亡国奴,就必须有强大国防。”父亲的话让王泽山从小就暗下决心报效祖国。1954年夏天,王泽山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被简称为“哈军工”),并成为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64年时光飞逝,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泽山强军报国的初心始终没变。
[思与用] 从少年时期“不做亡国奴”的志向出发,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火炸药研究,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了国人共同的“强国梦”砥砺前行。王泽山从不言苦,在多苦的条件下都乐此不疲地工作,他不仅是我国学术领域的高峰,更是标杆,是所有国人的榜样。
3.“天眼之父”南仁东:铸大国重器,成时代楷模
2017年9月15日夜间,“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南仁东坚持了22年。这22年里,他将青丝熬成白发,却让中国睁开了一只直视苍穹的“天眼”。
20世纪90年代前,南仁东就已经是驰骋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但他毅然舍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国效力。1993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决定在中国也建造一个这样的射电望远镜。初期选址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初期勘探结束后,南仁东满世界跑,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2007年,FAST项目终于正式立项。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该项目中的每个工程难题,为FAST付出了所有。
[思与用] 南仁东怀揣一颗爱国之心,舍弃国外优渥的待遇,毅然回国。他虽逝去,但其爱国之情长存于世,激励后人。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国之重器——在南仁东身上,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攻坚克难、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我国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更多像南仁东一样的人才,一起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4.《无问西东》:唯有情怀更绵长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作为一部向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的影片,《无问西东》不仅表达了对百年学府的礼赞,更向大学精神、时代精神致敬。该片所展现的几段历史中的人物均有代表意义,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科技高速迅猛发展的当下,主人公身上都承载并延伸着中国知识分子弥足珍贵的高贵品质与家国情怀。这种品质与情怀,是为保卫赖以生存的土地可以奉献生命的觉悟,是为国富民强、民众幸福的理想不惜牺牲小我的自我放逐,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密码。在这种情怀感召下,影片中的吴岭澜选择了弃理从文,终身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道授业解惑;沈光耀选择了正义担当,血洒疆场,为国捐躯;陈鹏选择了善良,为受到伤害的王敏佳托底;张果果选择了同情,为四胞胎慷慨解囊,奔走呼号。他们选择了内心的真实、善良、正义和同情,无问西东,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以最好的青春年华成就了一段段永不褪色的人生传奇。
影片末尾还有一个7分钟的“彩蛋”,这段视频中,梅贻琦、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近现代历史上如雷贯耳的清华师生和文化名人悉数亮相。这些大师掩映在普通人的故事中,他们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文化,让人读懂了什么是中国风骨,也将影片升华。
[思与用] 只问情怀,无问西东,人生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无论历史如何跌宕起伏,坚守正义、真实、无畏和同情,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主题二 法治社会和文明和谐
◎ 法者,治之端也。
——荀况
◎ 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子
◎ 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杰弗逊
◎ 法令者,民之本也,为治之本也。
——《商君书·定分》
◎ 心平气和四个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弘一法师
◎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1.美国总统服法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第七任总统。1814年,美国军队与当时的英国侵略军在新奥尔良地区展开激战。当地的一位报纸编辑对杰克逊的指挥很不满意,在报纸上说杰克逊“临阵怕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杰克逊怕这位编辑继续发表类似的文章,涣散军队的士气,于是逮捕和监禁了这位编辑,然后把接受编辑申诉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关了进去。没过多久,杰克逊指挥的“新奥尔良战役”胜利了。他取消了戒严令。被释放复职的多明尼卡法官却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发出传票,要杰克逊到庭接受审判。杰克逊放下手头繁忙的公务,立即出庭接受审判,并根据法院的判决,缴付了一笔罚款。当他走出法院时,一群为他抱不平的人围住了他。他们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竞审判赢得战争胜利的大英雄。然而杰克逊却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法官的判决是公正的。”“你们不仅不必为我抱怨这一判决,而且今后也要引以为戒,牢牢记住:不要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事。”
[思与用]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执政者是伟大的、正确的,可还是那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触犯了法律都应该接受惩罚。而作为一个主动接受惩罚的伟人,更是真正显示了其伟大之处。
2.周恩来的风采
世人除了敬佩周恩来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明智慧和学识渊博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他仪表整洁,举止文明,态度优雅。他身为国家总理,但总是谦恭有礼,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起身双手接过去,微笑点头表示感谢;外出视察,每到一处,他总要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在公共场所他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遇见人民群众,他都要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他每天工作18小时,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和蔼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离开。外国记者赞美他:“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思与用] 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处处都应彰显大国的文明。不仅仅是行为要文明,更要将文明上升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去认识,因为文明是一种道德、一种性格、一种理念,文明是快乐、喜悦、善良、负责。文明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养和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在这一方面,周总理是我们永远的表率。
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
中国人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朴素的至理名言,是因为其提倡和谐的主张,体现了一种哲学的美感,让人享受到“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的芬芳世界的美好。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人格是等高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存,是社会昌明的体现。各种思维方式和光同尘,使一个社会充满勃勃生机,是社会大有希望的征兆。
[思与用] 单一的声音组合不成动听的音乐,单一的事物构成不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就像味道单一的食物,是枯燥无味的。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元素合成的,就像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可以谱写和演唱一首首协奏曲。倘若在哲学思维的形式上,一味地强调思维活动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就意味着人类思维是枯竭的,果真如此那人类将是无望的,甚至是绝望的。 
4.梭罗的世界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他舍弃了文明社会,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愚昧无知的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思与用] 和谐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心境。和谐的心境需要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正确对待成败得失,正确对待进退升降。学会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要常想人生中如意和谐的一面,淡泊名和利,淡泊成和败,达到至高至纯的人生心境——梭罗的世界。
主题三 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
◎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
◎ 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伽利略
◎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歌德
◎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培根
◎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 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李四光
1.“18年18个诺奖”与“被罚8.83亿”的思考
2018年10月,有两件事刺痛了国人的神经:一件是日本人又得诺奖了,21世纪以来,18年已有18位日本人得此殊荣;另一件是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4个月的范冰冰又回来了,不过是因偷逃税款被罚8.83亿元而上了头条。
对于日本人获奖,不少媒体有所反思,一方面总结“日本人真正可怕的地方”,另一方面又痛陈诺奖算不上什么,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阿Q精神。对于范冰冰就远不是“羡慕嫉妒恨”了,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娱乐明星“天价片酬”等乱象,让不少人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全民追星”的狂欢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更是让人不吐不快。
这两件事本来八竿子打不着,但其中似乎又有着某种联系。不难想象,当别人致敬科学的时候,我们沉湎于娱乐狂欢,国际大奖怎么可能眷顾我们呢?
日本人18年获得18个诺奖,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源于融入日本国民血液中的“耻感文化”。就在这次诺奖公布的几个月前,日本通过了2018年版《科学技术白皮书》。这样的“白皮书”日本每年都会公布,目的就是从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耻辱”。日本2018年的“白皮书”指出,“日本推动创新的基础,能力正在迅速减弱”,日本人怎么这么不知足啊?原因就是“知耻”。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18年能拿18个诺奖了。
应该说,相比日本人屡获诺奖,范冰冰偷税逃税问题的确让国人感到羞愧。但承认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并非不光鲜的事。正所谓“知耻近乎勇”,只有看到落后、正视差距,才有足够的勇气去迎头赶上。习总书记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耻感”,就是上进的力量。
[思与用]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全社会尊重科研的氛围而不是跟风追星的风气。这是日本“18年18个诺奖”给我们的启示,也是范冰冰被重罚给国人的警醒。
2.张弥曼:用一个甲子的时光解密远古化石谜团
2018年3月23日,在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颁奖典礼上,8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弥曼获奖。
20世纪50年代,张弥曼响应国家号召,踏入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这个选择虽然并非出于兴趣,但她做起研究后“发现非常有意思”。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后,人们一直认为四足动物是由鱼逐步进化过来的,但是究竟哪一种鱼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1982年,张弥曼通过对杨氏鱼的研究,推翻了先前科学界认为的总鳍鱼类是陆地四足动物祖先的观点。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
功成名就后,张弥曼没有就此停歇,而是转身投入另一个少有人关注的领域,开始新的探索——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对待年轻人,张弥曼也甘当铺路石、领路人,毫无保留,主动将研究交给年轻学者。
[思与用] 正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张弥曼敢于用一辈子,在生僻的专业里辛勤耕耘,也是源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有了新发现,实现了人生价值。
3.陶其敏:打响乙肝阻击战的第一人
2017年11月15日,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制者、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陶其敏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乙型肝炎知之甚少。1972年,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汉斯·米勒教授考察了日本刚研制出的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并带回几个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用来做研究,陶其敏欣然接受了研究任务,并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是乙肝大国。1975年7月,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的条件,为了让乙肝疫苗早日应用于人体,陶其敏毅然伸出手臂,接种了第一支乙肝疫苗。随后,她带领团队书写了多项中国肝病研究的第一。
一系列的成绩没有让陶其敏停滞不前,她创建和发展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临床药理基地,并将肝病的攻坚战从防御转向治疗。鉴于对我国肝病研究的巨大贡献,陶其敏多次获得国家级科学奖项,其乙肝疫苗的研制项目也与神舟飞船、杂交水稻等一同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科技十大进步”。 
[思与用] 为了让自己及团队研制出的乙肝疫苗早日应用于人体,陶其敏不惜以身试药,这是医者仁心,更是人间大爱。无论是研究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面对芸芸众生所在的现实世界,陶其敏都用专注、不懈、不满足于现状的科学精神“陶醉于器皿,陶冶其敏锐”。
4.“养蛙”爆红:被国产手游忽视的创新之路
2018年1月,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游在各大社交平台蹿红,许多人都给一只小青蛙“当了妈”。
该游戏页面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庭院一间屋子,主角是一只小青蛙,玩家可以给它取名字,还可以通过收集三叶草去商城为它买食物、幸运符等道具,给青蛙旅行用。青蛙旅行途中会邮寄照片,回来后还会带回一些土特产。和大多数游戏不一样,这款手游没有竞技对抗,大大削弱了玩家的“主控权”,玩家无法直接影响游戏的进度,也无法和青蛙直接交流。青蛙的活动是随机的,玩家能做的除了收集三叶草给青蛙购买旅行所需的物品外,只能默默等待青蛙回家和收下青蛙寄回来的照片。
《旅行青蛙》赋予玩家很强的角色代入感,情节设定投射出真实生活中的亲子文化,极易引发共鸣。除此之外,游戏中青蛙的“佛系人生”,对于身处高压社会中的年轻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状态,养青蛙的过程可以被视为内心情感的寄托。
[思与用] 当竞技对抗成为游戏的标准套路时,《旅行青蛙》却在不争不抢、不焦不躁的“佛系人生”上别开生面,它的成功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主题四 传统文化和健康生活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得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
——冯骥才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南怀瑾
◎ “现代化”指的是,在传统的文化土壤上引进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工业技术,等等,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共处哲学与生活模式。
——龙应台
◎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
——钱钟书
◎ 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特质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
——韩少功
◎ 一个人需要有一个目标来达到真正健康。
——安德森
◎ 健康不是身体状况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的问题。
——(美)艾迪夫人
◎ 健康是最好的天赋,知足为最大的财富,信任为最佳的品德。
——释迦牟尼
1.《经典咏流传》:“歌”与“诗”的时代交响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年俗”热。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并传播,很多人甚至将其当成自己的新年箴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山区孩子的命运体验和小诗的情感意境紧紧交织在一起,道出了两者共同的精神之源。苔花平凡的坚持与芬芳、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孩子们艰难的处境与纯真的梦想相互映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而四国艺术家演绎的中英文版《登鹳雀楼》更是让网友直呼“大开眼界”,97岁大翻译家许渊冲作为英文版《登鹳雀楼》的翻译者也被歌声感动,他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文化更灿烂。古典诗词大都有韵律节奏,既能吟诵,还可弹唱,很多经典诗词,在古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开辟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不朽记忆,让观众沉浸在诗歌的无穷意蕴里,不由自主地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喝彩。
[思与用]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创意性文化节目的迅速走红让我们明白,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只走老路子,而要不断与时俱进,用新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如此才能助其赢得时代的认同与传扬。
2.《国家宝藏》:让文物从“冷门”变“潮牌”
2017年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央视联合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全国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用综艺、记录、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27件国宝背后的故事;27位明星化身“国宝守护人”,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方式还原国宝的“前世传奇”;与这些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则登台讲述他们与国宝的“今生故事”。
显然,“综艺”和“国宝”的这次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国家宝藏》第一期结束,就在豆瓣上获得高达9.3分的好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而《国家宝藏》打开了文物的“奇妙人生”,让它真正鲜活、亲和了起来。
[思与用]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能够窥探到世事的变迁,那些印刻在文物上面的沧海桑田,正是我们的民族记忆。《国家宝藏》一改之前文物节目严肃、艰深的节目风格,另辟蹊径地采用更接地气、更具有时代气息的编排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3.端午龙舟,不能“拉黑”了事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端午节赛龙舟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2018年端午节前,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一份公文,“我县目前尚不具备举办龙舟活动的有关条件”,禁止组织举办龙舟活动。此事引发当地网民热议。
近年来,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原因之一就是仪式活动越来越少,人们感受不到节日气氛,传统节日完全沦为吃货节。禁止群众赛龙舟,无疑进一步淡化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既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也隔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端午节赛龙舟,作为重大的群众性活动,确实需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但为了保证安全,禁止赛龙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赛龙舟活动和选手溺亡事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关键是政府要为群众赛龙舟提供安全保障,并将安保措施执行到位。  [思与用] 浓情端午,千载乡愁。如果说节日是种仪式,那么,总要有形式来为内容服务。龙舟禁令固然让安全管理者放心了,但传统节日估计也就剩下空壳了。地方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禁止端午节赛龙舟,显然是典型的懒政行为,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4.崇拜“锦鲤”,只会成为幻想的“咸鱼”
《创造101》捧红了杨超越,支付宝的“中国锦鲤”火了“信小呆”。10月下旬,一篇题为《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的文章,被人们疯狂转发。文中的“躺赢女孩”初中升高中,分数线580,她考了584;高考前一天随便做的题,就是考试题;大学时被调剂到最好的专业……在文章结尾她也不忘让想获得好运的读者转发该文。随后,文章作者被证明只是一个普通人,2018年7月还在发微博说自己又烦又丧又焦虑。
虽然说要宽容对待社会上出现的新兴现象,但此类文章往往会给年轻人造成“人生能赢,全靠运气”的假象,值得我们关注。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存在一些“小确丧”,当出现了类似“杨超越”“信小呆”这类幸运角色时,她们身上蕴含的幸运能量,无疑是对我们失落情绪的抵御。但我们不能盲目地把“锦鲤”作为崇拜对象,幻想依靠“锦鲤”躺赢一生,而忽视现实生活中我们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只会让人成为幻想的“咸鱼”。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持之以恒的奋斗之光,才能真正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思与用] 与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根本不可控的运气,不如做一个脚踏实地,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的普通人,这样至少我们还拥有对抗挫折、苦难的底气,也还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锦鲤”。
主题五 阅读学习和合作共享
◎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习近平
◎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秀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朱永新
◎ 我一直认为读书就是读人,看书的过程就像跟人打交道,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但交往的人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和你心灵相通。
——麦家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规划建议
◎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古龙
◎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森村诚一
1.共享图书:一次对快餐文化的有力“进击”
吸取了互联网的灵感,图书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了。一款名为“借书人”的互联网借书平台打破了图书馆借书的传统模式,让人不限时、不限量地借书,并全国送书上门。平台按图书的定价收取一次性服务费和押金,然后通过快递送书上门。还书时,用户自费把书还到指定的邮寄地址,自愿支付合理的磨损费,押金则全额退还。有人计算,如此下来,一本书的阅读成本约为三四元。
对此,点赞者认为,该“云端图书馆”用互联网的方式鼓励了阅读,值得推广。忧虑者则认为,除缴纳和图书定价一样的押金外,快递费、包装费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成本比图书馆借书还要高。
若过度关注价格,而忽略了网络图书共享本身的意义,未免有一叶障目之嫌。快餐文化泛滥,于是我们轻易满足于一些肤浅的事物,有多少人有时间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开馆时间与工作日重叠,且图书馆借书有时间限制,逾期还要交罚金。在多种限制下,或许只有在校学生能抽出时间借阅,对于大多上班族来说,还是网络借书更便利。
[思与用] 共享图书,既是知识的分享,亦是快乐的分享。支持共享图书做大做强,是促进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举措。
2.“快闪书店”图谋的是长久书香
2017年11月,上海思南小广场的梧桐树下,多了一幢寓意“人文心脏”的钻石形建筑。这是一家只有30平方米、只存在60天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店里摆放了3 000余本书,书籍以文学为主,兼顾人文、历史、生活、艺术、外文等书目,还有童书区。60天里,从李欧梵到孙颙,每天都有一位作家担任“特约店长”,与读者面对面互动,分享创作感受和书房小物,给读者带去美妙、鲜活的体验。
有人认为,“快闪书店”不过是一场行为艺术,因为它只有60天的“寿命”。实际上,这家书店在黄浦区思南路营业60天后,会被移到别处,比如外滩、徐汇区、滨江公园等地,总之,会不停地“闪动”。可见,它是要做倡导阅读的星星之火,在多个地方“闪烁”,以期形成阅读的燎原之势。按理说,商业经营要讲究稳定,以追求更多的回头客,不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然而,以播撒阅读种子为己任的“快闪书店”不但不这样,甚至具有牺牲商业利益、追求公益价值的气度。
只要是能拉近读者与书籍的物理和心理距离,能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快闪书店”即使只是一场行为艺术,又有何妨!
[思与用] “快闪书店”拉近了读者与书籍的距离,激发了公众的阅读兴趣,自然受到读者的欢迎。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的经营模式并不重要,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3.沈尹默以书为师的大智慧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新青年》上刊登的一首短诗。这首诗在从美国归来的胡适博士看来,可谓极品,他盛赞道:“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这首诗,犹如一幅白月夜景图,霜、风、月、树等事物,动静结合,明暗对照,同时全诗注意韵脚和节奏,表现出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这首诗的作者便是沈尹默。
沈尹默五岁上学,启蒙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过七十的不第秀才,李老师爱好诗歌,时常喜欢念几遍千家诗中的名句,如“将谓偷闲学少年”之类的给学生们听。沈尹默自小记忆力不强,十四岁那年,因背不过书,他急出了病,在家中休养,颇感轻松自在。于是,他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些唐诗宋词,尤其喜欢白居易的作品。从此,他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年后,沈尹默加入《新青年》,并尝试着发表了十余首白话诗。在创作白话诗的同时,沈尹默还认真研习古代诗词,并与鲁迅、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于右任等诗人以诗词交往,写下不少恬淡清远的古体诗词。
后来,有学者问沈尹默,哪位是他写诗的老师。沈尹默笑答:“我写诗不曾拜过老师,若说有,那就是曹雪芹了。”对方困惑不解。他接着说:“在读《红楼梦》中的诗时,我就用手遮住诗句中的一个字,假使我是曹雪芹,我应该用什么字。这不是在请教曹雪芹吗?”他不仅请教曹雪芹,诸如屈原、陶潜、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等大家他也常常请教。他不赞成师承一家,主张“多师”。
[思与用] 沈尹默发明了“遮字读书法”,每读一部名家的作品,就仿佛在跟一位老师对话。正是因为他的乐读书、巧读书,才有他在诗词领域所展现出来的大智慧,才有他日后在文学界取得的崇高地位。
4.《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外合作讲述中国故事
2017年4月21日,由陆川执导、迪士尼团队制作的大银幕作品《我们诞生在中国》在美国公映,影片得到观众和评论界一致好评,他们称其“展示了中国无穷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影片还会以10多种语言陆续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持续为全球观众呈现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人文魅力。
《我们诞生在中国》的中美双方团队都为影片投入了很多心血,为将来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与许多优秀的大型自然生态纪录影片类似,《我们诞生在中国》网罗了五位世界顶级摄影师组成五个摄制组,重点针对中国国宝大熊猫、雪豹、金丝猴、藏羚羊和丹顶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艰苦拍摄。顶着各种极端气候的挑战,摄制组不仅成功将几种珍稀动物尽收画中,还第一次用4K高清镜头捕捉到了雪豹宝宝的画面。
影片对海量素材进行了二度取舍,最终以四川竹林的大熊猫丫丫和美美母女、青藏高原的雪豹达娃一家以及神农架密林的金丝猴淘淘为主线,穿插讲述了三个珍稀动物家庭的趣事,生动展示了中国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思与用] 电影的国际合作最重要的纽带是有一个好的故事,中国的电影行业要想真正国际化,就应该采用中国故事、国际制作这种方式,《我们诞生在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题六 责任理念和担当精神
◎ 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邹韬奋
◎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 我负责:生我的人,我生的人。我谢绝:做事不道义的人,处事无诚意的人。我远离: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碰到难处就躲闪的人。
——莫言
◎ 责任就像你身体的质量,没有它必将会飘飘然起来,放浪自由,却没有前进的目标。
——时代语录
◎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这世界需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孙中山
◎ 当仁不让。
——孔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铁肩担道义。
——李大钊
◎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 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
——挪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班斯腾·班生《致答词》
1.重庆公交车坠江:一堂带血的规则课
10月28日,在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沉入江中,造成15人死亡。在人们对逝去的生命深感痛惜之时,事故之外的舆论场也没停歇,在真相未明之际就有网络大V围攻轿车女司机。但最终调查显示,公交车坠江的真相是:一位乘客坐过站,要求司机违规停靠没被应允,与司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
这起公交车坠江事故留给我们很多反思。事故发生后,因应急管理部门对外公布的事故原因有误,舆论便山呼海啸般地对所谓“肇事女司机”予以谴责,将一些网友、自媒体的理性缺失和道德失控暴露个精光。而造成事故的真实原因——一次争执互殴,与15条人命之间本不该画上等号。但现实生活中,司乘冲突并不罕见。10月29日,北京市678路公交车上,有乘客因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遭拒,把整箱牛奶砸向司机,司机躲闪中导致公交车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11月6日,江西南昌838路公交车上,有乘客因坐过站威胁司机停车,甚至推搡司机,司机被迫紧急刹车,导致车上一名乘客摔伤。在类似事故中,司机与坐过站乘客中哪怕有一人稍微遵循法规、懂得克制,悲剧就不会来得这么轻易。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公交司机与坐过站乘客发生冲突时,若其他乘客能站出来调解,悲剧也有可能避免。
[思与用] 社会的安全感来自于戾气抑制力度与风险把控强度,但要让公共安全的“车辆”免于失控,最关键的还是让每个人都坚守规则。
2.英国建筑设计者的责任意识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这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20世纪末的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于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这座年代久远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就连当年的施工人员,还在世的恐怕也寥寥无几了。然而,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个更换了数茬人的机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仍然守着一份责任、一个承诺。反观当今国内数不清的豆腐渣工程,那种对生命的漠视与不负责任,我们需要的不止是反思。
[思与用] 责任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同样,没有责任感的企业,也不是好企业,更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3.最后的留言
乔治·桑是美国加州空军飞行大队的一名飞行员。他已经有2 000多个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并多次安全地完成了新式战斗机的试飞任务。为此,他多次受到奖赏。
1996年10月5日,他又接受了一项新式战斗机试飞任务。飞机升空后,机身突然剧烈地抖动了几下,接着起降系统失灵,地面指挥系统也随之失去了联系。情况十分紧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他知道处理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弃机跳伞逃生,二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将飞机迫降,以保全这架昂贵的飞机。但迫降的危险性很大,一旦不成功,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跳伞,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安全也最合理的选择。然而,一种多年来的职业责任感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保住飞机的方法。
他尽量使自己冷静下来,沉着地检查操作系统。这时,减速系统也失灵了。他开始准备迫降,但不幸的是,随着一声巨响,战斗机在着地的刹那,与一棵大树相撞了。
半个小时后,人们从飞机驾驶舱里抬出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乔治·桑时,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是飞机上的录音指挥器。打开后,里面是乔治·桑的最后留言:“长官,我尽职了!”
[思与用] 责任感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乔治·桑是一个热爱自己职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好飞行员。他用敬业的具体行动诠释了一个飞行员的社会责任感。
4.梁启超:奔走呼号,担当维护国人尊严的责任
梁启超的一生,走的是一条忧国忧民的道路。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他舍身求法,只为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论精神、论学识、论人品,他都无愧于时代。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1895年春天,梁启超跟康有为一同发动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除了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还结识了孙中山。他从善如流,赞成革命,很快便与孙中山打得火热。回国后,梁启超走上了坚定的改良主义的道路,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呼吁立宪。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中国。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态,他拍案而起,连夜草就了一篇荡气回肠的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快淋漓地斥责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对帝制决不妥协的立场。1919年1月,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宣传中国的要求。
梁启超一直在为国事奔波和呼吁。他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为民族自强自立不惜燃烧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梁启超关心的还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去世后,政学各界都深感痛惜,赞美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
[思与用] 梁启超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如果没有内心的热情和对革命的执着,没有担当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大师的高风亮节,永远光照后人。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