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发展到今年,经历了2015年的初探,2016年的发展,2017年的成熟,2018年的继续完善。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同过去考查的作文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因此2020年的考生对这一类型作文应高度重视,以便能在紧张的考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料得明日花更红
——给2035年18岁的你
(2018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河南考生)
素未谋面的18岁青年:
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光的车轮已经转动到了2035年。作为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我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如若可以,我真想成为一名画师,为你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回首过往,汶川地震牵动数亿国民的心,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中国的力量,“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让我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公路“村村通”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令国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18年来,祖国母亲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从未停歇。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2018年,已成年的我们勇敢地接过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35年的你,准备好了吗?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处于新时代的你,更应该牢记使命,懂得奋斗的重要性。人需要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
我相信2035年的祖国国力应该足够强盛了,可我仍希望你能牢记使命,不满足于现状,继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仍希望你心中充满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用心体会为祖国奋斗的幸福。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顽强不屈。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人的生命似水流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国家也一样。回想十年前汶川那场大地震,中国并没有被灾难击倒,反而变得愈加强大,那些在苦难中练就的精神,也因时间的沉淀而愈显珍贵。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保持生机与活力。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我希望你也能如此在国家建设中永葆热情。新时代需要你们,祖国需要你们,所以,请勿辜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提出的期望: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在我们手中,更在你们手中。不同时代、相同年纪的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我们要用心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纸短情长,写不完我的期盼。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18岁是昨日之终结,更是明朝之开端。愿来日之中国盛世,如我所愿,也如你所愿。
一个同样18岁的青年
2018年6月7日
①开篇三段内容概括性强,条理清晰:首段直接入题、点题;第二段回顾历史,体现责任感和成就感;第三段畅想未来,对2035年的青年提出期盼。
②中间三段以“要使明日花更红”为首句,发出呼吁,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更使得全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③结尾段既对前文作了总结,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新一代青年的期盼。同时,内容照应文章开头,情感上也有所升华。
标题亮眼,寓意深刻。文章标题亮丽,于文采飞扬中见深刻寓意。“料得明日花更红”,“明日”即“祖国的明天”,“花更红”意味着“更加美好”,“明日花更红”前面缀一“料得”则蕴含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与祝愿。文脉顺畅,内容充实。文章开篇以“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贯串国人骄傲、祖国繁荣、憧憬未来三层意思,行文思路清晰,文脉顺畅。中间三段均以“要使明日花更红”开头,构成排比段落,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显现了行文气势
题型一 组合延伸类
这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或者是一系列的事件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句或事件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同时,读懂关键词句或事件之间的关联是关键,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句或事件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关于这类题的审题立意,可采用如下模板: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剖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编年大事记的方式,先回望过去,围绕“世纪宝宝”从出生到参加高考这一过程中我国发生的大事,呈现“世纪宝宝”成长于中国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再畅想未来,呈现国家发展的愿景。第二部分即“驱动任务”,要求考生结合“世纪宝宝”的成长,就“新世纪的中国”“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展开联想与思考,将文章在“时光瓶”中留存,给2035年的18岁青年看。
命题材料中精选的7个年份之大事,既集中展示了中国新世纪的标志性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时代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地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时代的深刻关系,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意角度]
1.从“大我”——国家和时代的角度立意
从宏观角度展现新世纪以来的18年间,我国在灾后重建、体育、科技、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品质。写作的过程中要肯定国家的发展进步,展现大国风采,特别是展现中学生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不忘展望祖国和个人更加美好的未来。
2.从“小我”——“世纪宝宝”的角度立意
从微观角度,通过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具体呈现新世纪以来国家的巨大变化,将个人成长的小细节、小事件与国家发展的大跨越、大事件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化、细腻而有画面感的具体内容。从这个角度写,能有效防止文章内容空洞、生硬,流于说教。
3.从“大我”对“小我”影响的角度立意
以点带面,重点透视某一重大事件。在“世纪宝宝”经历的众多事件中,肯定至少有一件大事会是考生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可以重点对其进行阐述,通过讲述这件事与自己的联系、对自己的影响来透视时代与个人的关系,然后旁及其他事,深入而具体地呈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题型二 权衡选择类
权衡选择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常常会在陈述完当下的事件或者现象之后,呈现出在同一范畴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看法、说法、做法,从而让学生做出选择或判断,阐发成文。这样的作文材料,所给的选项一般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别,甚至也无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然而,由于不同的人的素养、家庭、站位、角度等存在差异,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有所不同。
权衡选择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剖析]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述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即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第二部分,表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即课堂的有效学习、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该作文的任务是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阐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对材料中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的比较:可以从任何一条途径说起,讨论这条途径与其他两条途径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把两条途径或三条途径结合起来,讨论提升语文素养的各种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立意角度]
1.选择一种途径为主:提升语文素养要注重课堂的有效学习(或提升语文素养要注重课外大量阅读或提升语文素养要注重社会生活实践);
2.兼顾两种途径:提升语文素养要注重课堂有效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或注重课堂有效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或注重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3.提升语文素养,三条途径缺一不可。
题型三 看法评价类
看法评价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所陈述的同样是当前的某个事件或现象,这个事件或现象往往涉及多个主体或者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人审读后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
审题时要明确两种不同类型:涉及多个主体、涉及多元解读。
1.涉及多个主体的作文:涉及多个主体,就会涉及多个站位、多个角度。
2.涉及多元解读的作文:多元的立意的价值在于引导考生既能对纷繁的外在世界辩证体认、对现实生活高度关注,又能对内在的心理世界反观开掘、对精神空间探究发现、对价值体系观照提升,而优秀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够为考生提供多元立意的可能。
无论是多个主体还是多元解读,立意时都要抓住两个关键点:角度、情理。
(多个主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加州某个湖里淹死了一名5岁的男孩,男孩的尸体被打捞上岸后,当地某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不顾治安员的制止,快速地拍下了照片。画面中死者的上身暴露着,救护人员在安慰死者的哥哥,而他正悲恸地哭着,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造成了这个悲剧。
该报有不使用尸体照片的规定,但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考虑到那些照片会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同意发表。报纸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谴责,引起新闻界的争议,其中一位报纸编辑认为:“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一万字的文章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剖析] 作文材料所述的事件中,涉及多个主体:拍下照片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同意发表照片的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谴责此事的读者、对刊发照片持支持态度的某位报纸编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和角度:
1.摄影记者约翰·哈特的角度。约翰·哈特秉持着新闻敏感度,抓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从他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赞成他——谈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也可以谴责他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只重视新闻价值而缺乏对死难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
2.主编罗伯特·本特里的角度。罗伯特·本特里认为那些照片会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同意发表照片,尽管这是违反报社规定的一个决定。从他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赞成他工作方式的不拘一格,也可以批评他不能恪守职业操守,随意打破行业共识;
3.读者的角度。读者则认为新闻媒体应秉持人道主义关怀,不应使用尸体照片。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主要谈对死难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当然也可以谈读者对那些照片的新闻价值认识不够,只看到眼下人文关怀的缺失,看不到刊发照片的长久的社会价值;
4.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谈“痛感新闻”的价值——一张照片比一万字的文章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从他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谈一个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性认识——特殊情况下可灵活变通职业规定,规则可以为生命让路。
(多元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当前,人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发布自己的生活状态。当遇到美景美食,他们会分享到朋友圈里;当遇到忧伤痛苦,他们也会分享到朋友圈里。而朋友圈里的人可以点赞、评论。这已经成为当下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剖析] 关于微信朋友圈,我们很难说出谁是谁非,甚至也难说明孰优孰劣,站位不同结论不同,境遇不同认识各异。持赞成观点的人可能会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朋友圈可以让自己和朋友及时地分享喜悦、分担痛苦,如此既宣泄了情感,又拉近了朋友间的感情。然而,持反对观点的人可能又有新的理解:发朋友圈的人自我认同度低、缺乏自信,总是担心被时间或他人遗忘。事实上,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忙于分享,却忘了品味生活的美好;急于宣泄自己的情感,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过分在意别人,却无视自己的内心;只顾朋友圈里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眼前的亲人和朋友的存在……当然,我们不站在任何一个角度,结合上面的看法作辩证分析也未尝不可。
1.(2019·湖北荆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③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家了,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新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读了上面的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给出了五条话语,牵涉的面较宽,反映的问题较为复杂。既有明确的关涉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意涵,也有尚待发现和确定的关涉政策与创业、机遇与挑战、亲情与事业、城乡教育、生活习惯、环境融入等诸多问题,它们的内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
“以其中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欲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生而言,“选择两三条话语”相对容易,这保证了“人人有话可说”,而关联这两三条话语并就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形成立意,则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体现了“有一定的区分度”测试要求。
面对“表达你的人生愿景”,学生可写的很多;但材料列出了五条话语,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抓手”。这些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回乡青年的一些感触、看法和心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生活状态与理想追求,也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需要面对的,它容易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思考。可以说,本题立意空间十分广阔。
2.(2019·湖北宜昌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浩然将于2019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最近,他开始思考自己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在和家人朋友的探讨中,形成了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三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四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
请同样面临专业选择的你,给王浩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权衡和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段文字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本题的命题动因是:“职业能力”作为四种关键能力之一,须以职业(专业)选择为基础。此题意在引发即将结束高中学业的高三学生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提前为专业填报或职业选择做准备。可选择材料中四方面意见建议中的一个方面说见解,也可综合各种意见,加以权衡并作出取舍行文。注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为基本要求,深刻透彻、有启发性的当然最好。要符合书信文体要求。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