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第2讲 压缩语段

标签: 暂无标签
第2讲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新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3)提取关键词;(4)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题型一 新闻类压缩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准确、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富有吸引力。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试题中通常要求拟写主标题,有的要求同时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但单独拟写副标题的题目不大常见。
2.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新闻的要素要齐全,以便读者可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试题如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3.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根据新闻要素的要求,“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结构上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单句,短复句亦可。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解题指导] 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题要求考生对消息中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考生要注意到消息中出现了数字化、有声阅读等与科技相关的词语,考生一方面可对阅读率的增长加以肯定,也可以适当分析科技给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 (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1.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新闻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2.拟写新闻导语的方法
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标准新闻导语一般包括: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需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拟写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标准一句话新闻一般包括:①主体事件名称+②(必要的)时间(重要的高精尖科技实验时效性很强,有时要落实到分秒)、地点+③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4.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方法
对于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答案应包括:①(必要的)时间、地点+②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或其他条件+③事件发生过程的主要步骤名称+④事件过程的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训练1.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本报杭州9月23日讯(记者袁华明)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浙商成长基金于9月23日在杭州正式成立。该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浙商成长基金目标管理资产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首轮封闭规模约80亿元,其余部分将于半年之内募集到位。
该基金是由沪上知名浙商企业——复星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一只产业母基金。该基金定位于嫁接复星的海外投资能力与浙商的产业落地能力,目标是成为引导基金,发展成为浙商返乡投资的资金池,积极参与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的投资。在首轮封闭中,浙商成长基金汇聚了政府引导资金,海内外知名浙商商会、浙江省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以及国内顶尖的金融机构。
(1)给这个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浙商成长基金成立
(2)根据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浙商成长基金”。(不超过50个字)
答案 浙商成长基金是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产业母基金。
题型二 语段类压缩
语段压缩题一般是要求概括主要内容,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从设题材料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四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实际上就是围绕记叙性文章的六要素命题;描写性语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论点和论据。总之,命题者是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查点,高考主要考查对说明类、议论类语段的压缩,记叙类与新闻类相似。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解题指导] 材料为说明类内容,要求逐段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要抓住主要概念“古代木构房屋”,从每一段中将与“古代木构房屋”有关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就是答案。
答案 ①台基高,出檐大。__②内部可通可隔。__③构件艺术美观。__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根据语段类型巧妙概括
1.说明类语段——层次切分法
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具体如下:
⇒⇒⇒
2.议论性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
对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具体如下:
3.描写类压缩——舍偏取正法
对于描写类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对于写景的语段来说,一些时令(间)、地点、方位等状语和对事物本身描绘性的定语都属于舍弃的东西。
4.记叙类压缩——关注要素法
就表达方式而言,记叙类语段属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文中的中心事件是主干,其他是枝叶,抓住了这些要素,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训练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五个短语概括凤山妈祖石像的主要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字)。
凤山妈祖石像位于汕尾市区东面品清湖畔的凤山顶上,高16.83m,重1 000 t,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四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由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设计,它于端庄肃穆中流淌着秀慧妩媚。它的落成,犹如在红海湾畔缀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成为粤东明珠汕尾市的新标志。登临凤仪台,妈祖石像以晴空祥云为背景,远眺大海,庇佑着渔民的平安归航,给人以自信和安慰。
答案 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庄肃穆;汕尾新标志;庇佑渔民
解析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题目的特征概括文段的特征,注意题干的要求“五个短语”“凤山妈祖石像”。答题时注意对语段进行切分,切分的依据是按句子划分,然后提取关键词语,此题的关键词语是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庄肃穆;汕尾新标志;庇佑渔民。
题型三 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后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人们输入到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关键词语,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016·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藐视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解题指导] 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以先给文本分层,然后分别概括各层大意,再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或几个句子)。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即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该语段一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的大意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层的大意是“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概括起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这两个句子的主干为:主语—美国、引力波,谓语中心词——发现、产生,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分析提炼后可得出答案。
答案 引力波__首次(或“美国”)__发现__影响(或“意义”)
 关键词提取“四步骤”
第一步: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尽可能简练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对原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
第三步: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之中,考生只需以“压缩语段”的能力结构为“滤网”,将关键词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数量逐一提取出来即可作答。
第四步:对所选关键词来一个回头看。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
训练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
去年在南极上空陨落过程中粉碎的一颗流星已经引发了一种理论,即流星尘埃可能在我们的气候系统中发挥了一种隐秘的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块岩石估计有1 000吨,去年9月3日进入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成为美国国防部卫星红外线眼观察到的一个火球。同空气分子的摩擦使得这块岩石损耗殆尽,变成一片从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尘埃云。利用南极地面站的仪器对这片尘埃进行的近距离观察表明,其直径为20微米,比原先估计的流星碎片的体积大了将近1 000倍。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直径超过1微米的颗粒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 注意语段的切分,抓住语段的要义。
答案 流星尘埃、影响、气候。
题型四 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这种题型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山东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题指导] 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再次筛选相关信息:第二句介绍“创造”的特点,第三、四句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最后是整合,把二至五句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答案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一)下定义“三大步骤”
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用一个“特”字来代替。这样一来,其定义就可以简化为“小=特+大”。
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如要给“笔”下定义,要先找到“笔”的“邻近大概念”——“文具”。以“东西”“物质”“工具”为“大”不行。第一个太俗,后两个太“宽”,也就是说,“笔是东西”和“笔是物质”“笔是工具”都不贴切。只有说“笔是文具”才最贴切、准确。
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笔”的本质特点是“用来写字画画”,而“细长的”“可以握在手中”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
第三步:巧“连”,连接“小”与“‘特’+‘大’”。根据定义“小=特+大”,上例中的“笔”的定义应为“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
“笔”的定义,还可以灵活表述。除上述定义外,还可以表述为“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叫作笔”,也可以表述为“笔这种文具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前者公式为“特+大=小”,后者公式为“小+大=特+的”。无论怎样表述,都应有“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三个要点。
(二)下定义,要用好“五条原则”
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
3.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4.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训练4.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给“巾舞”下定义。要求写成单句,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
巾舞,是汉代开始形成的比较典型长巾舞蹈,在宫廷、豪强大族的宴饮和各种祭祀活动中广为流行。舞者手持长巾,长巾的端点有一根短棍。舞蹈者在表演的时候,充分地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以及速度的快慢变化、运动方向的上下左右变化等等,带动长巾在空中飞舞,以达到舞蹈者仅用双臂或双袖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考古事物看,巾舞以单人舞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从材料中找到邻近的大概念“长袖舞蹈”。然后从“形成时间”“流行区域”“舞蹈技巧”“舞蹈人数”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答案 巾舞是汉代形成并流行于宴饮祭祀中的以舞者手持端点有一根短棍的长巾靠手的力量、速度、运动方向的改变带动长巾飞舞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单人长袖舞蹈。
[专项对点练(11)见P311、专题提升练(二)见P312]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