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诗歌语言题”增分练

标签: 暂无标签
“古诗歌语言题”增分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77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写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选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的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颈联中的“寒”“暗”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技巧,需从“寒”“暗”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寒”“暗”二字出现在颈联,诗的颈联和尾联写深夜在馆中与友人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十分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寒”“暗”二字,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每点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雪夜感旧①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上驮声长③。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 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山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桦烛:用桦树皮做成的蜡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至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省两当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选AD 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路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感。D项,“比喻”错,“绿沉”指绿沉枪,“金锁”指锁子甲,“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属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时,首先将该词放入原句解释句意。“那信”意思为“怎能相信”,年轻时不相信的“老耕桑”,如今成为事实,“那信”二字凸显了事与愿违。因为年轻时不信自己会“老耕桑”,可见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也反衬如今的理想成空,执着一生却空余悲愤。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2分)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2分)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西 江 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而借酒浇愁的惆怅之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以动衬静写出空山春晨的寂静与空灵。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解析:选AB A项,感情分析不当,该句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项,是比喻(借喻),不是借代。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 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起舞。
C.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
D.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使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E.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解析:选BC B项,“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C项,“不堪听”意为不忍心听,表明楚客能理解乐曲里的哀怨之情。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6分)
答:                                                                        
答案:①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诗的前半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②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③动静虚实突转,出人意料: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诗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概括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 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解析:选CD 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竹笋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D项,“直抒胸臆”不恰当,尾联写诗人听到斑鸠啼鸣催耕而想到要珍惜光阴,自强不息,表意含蓄。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答案: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欢愉。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每点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闻 琴
孙 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飒飒凉风、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带有泉水的青峰一样凝重;琴声越来越远,又如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的黑鹤凄厉的叫声。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CD C项,上句应该译为: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是一种由远而近的感觉,而不是比喻凝重,此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同理,下句应该译为: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是一种由近而远的感觉,并不是指“凄厉”。D项,“急促”改为“悠远”。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答题关键词为“艺术手法”,应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每点3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指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黍离》一诗。④洛中:即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
B.首联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C.颔联描写金陵的繁荣盛况。“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看到荒冢上远近高低尽是挺拔的松楸,六朝的宫殿高高低低。
D.颈联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石燕”和“江豚”是传说中神奇怪诞的动物,唐汝询说:“千官有冢,六代无宫,惟馀石燕江豚,作雨吹风而已。”在这里烘托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E.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只有青山和洛阳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和六朝相同。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解析:选CE C项,“颔联描写金陵的繁荣盛况”错,本诗颔联描写坟墓上的树木,残宫禾黍,实是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E项,对“惟有青山似洛中”的解释有误,本句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2)请对本诗颈联中“拂”“吹”二字做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题,解答时需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时应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在本诗颈联中,“拂”“吹”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一“拂”一“吹”,写出了石燕和江豚带来风云变幻,实是以其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即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对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出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答案:“拂”为“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3分)用“拂”“吹”二字写石燕、江豚,生动传神,使人觉得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是由石燕、江豚带来的,用石燕、江豚象征了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3分)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