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卷别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查角度
成语
病句
虚词
扩展
语句
压缩
语段
仿句
修辞
选用
句式
变换
句式
简明
准确
连贯
得体
鲜明
生动
图文
转换
2018全国卷Ⅰ
客观题+主观题
3+2
20
√
√
√
√
√
√
√
2018全国卷Ⅱ
√
√
√
√
√
√
2018全国卷Ⅲ
√
√
√
√
√
√
√
2017全国卷Ⅰ
√
√
√
√
√
√
2017全国卷Ⅱ
√
√
√
√
√
√
2017全国卷Ⅲ
√
√
√
√
√
√
2016全国卷Ⅰ
√
√
√
√
√
√
√
2016全国卷Ⅱ
√
√
√
√
√
√
√
2016全国卷Ⅲ
√
√
√
√
√
√
√
2015全国卷Ⅰ
√
√
√
√
√
√
√
2015全国卷Ⅱ
√
√
√
√
√
√
√
2014全国卷Ⅰ
√
√
√
√
√
√
2014全国卷Ⅱ
√
√
√
√
√
√
2013全国卷Ⅰ
√
√
√
√
√
√
2013全国卷Ⅱ
√
√
√
√
√
√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部分具体特点如下:
1.近几年语言文字应用涉及考点的题型多变,有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1)成语2013年题型为“四选一”辨析单项正误,2014年、2015年题型为“四选一”近义成语辨析填空,2016年、2017年题型为“六选三”辨析组合正误,2017年全国卷的题干要求由2016年的“全都正确的一项”变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2018年把近义成语放入语段中考查,要求选出全都恰当的一项。
(2)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在命题形式上,2018年以前,一般客观选择题形式呈现,题型稳定,大多要求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018年全国卷则把语病的考查置于具体语境之中,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3)连贯是一个重要考点,全国卷2017年以前均单独设置题目考查,并且在“补写句子”中也有明确要求。考查形式多样化,2015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语句排序的考查形式,2015年开始采用语句复位的考查形式,2016年变成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复位的形式,2018年又采用了语句复位的考查形式,不过是让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去选择补写最恰当的一项。
(4)得体题是2017年全国卷新增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准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特别是谦辞、敬辞、雅辞的运用。题型是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形式为“表达得体”的一句。2018年全国卷也考查了语言表达得体,重点考查了语境、语体类,题型为简答题。
(5)语言文字应用题更加注重语境和应用。2018年三套全国卷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与2017年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把成语题、病句题和选用句式题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查,这对考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能会延续这一考查方式,所以在2019年的高考复习中,考生要加强对这种类型题的训练。二是成语题、病句题的考查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成语题侧重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对形义相近成语的辨析;病句题侧重考查对病句的具体修改。
2.主观题的语言表达题。2018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Ⅲ考查了得体、图文转换,2018年全国卷Ⅱ考查了得体、仿句,2018年并没有考查近几年常考的语句补写题,这也令人多少有些意外,近几年语言表达题主观题部分表现了不稳定性,出现了轮考的趋势。这一点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全面,对于表格中常考的考点要重视,未考的考点也要加强复习与训练。
3.语言文字应用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近几年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有变化、创新,出现轮考的趋势,这就要求考生夯实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全面复习语言文字应用涉及的各考点。考生只有对这些基本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专题一 成语
技法一 “四个分清”选准辨析近义成语
1.分清句子的表意侧重点
做近义成语辨析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语境,分清句子的表意侧重点,依据语境来填具体的成语。
[我来分辨] ① (一字千金/一诺千金),有言必践,传递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②在推销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准备,力求表达得准确、精练, (一字千金/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以达到最佳效果。
[依法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书法。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着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分清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辨析近义成语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
[我来分辨] ①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25岁的施廷懋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30位跳水金牌获得者。
②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依法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个大文豪,他的 ——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也会被渲染成一种诗意化的浪漫,反而忽视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耿耿初衷。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是北宋元祐年间,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他 所兴建的那些工程,恰巧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
城市基础设施 ,市民们既具有南方人热情的天性,又极富文化素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切都 。西湖整治好了,可以听夕阳箫鼓,也可以赏曲院风荷。难怪宋孝宗赵昚坐在杭州的宫城里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尤其是阅读他的那些奏议时,竟钦佩得掉下眼泪。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颦一笑 殚精竭虑 包罗万象 美轮美奂
B.一举一动 处心积虑 包罗万象 完美无缺
C.一举一动 殚精竭虑 一应俱全 完美无缺
D.一颦一笑 处心积虑 一应俱全 美轮美奂
3.分清适用对象
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所以做答时要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还是适用于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等等。辨析近义成语可从成语的适用对象入手。
[我来分辨] ①大量人员的进入可能会出现 (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专家表示局势令人担忧。
②只见大师拿起笔, (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工整、漂亮的春联就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依法答题] [2018·全国卷Ⅲ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4.分清语意侧重点
有的成语语意重,有的成语语意轻,而且语意侧重点也不一样。辨析近义成语可从成语语意的轻重、侧重点的不同入手。
[我来分辨] ①长辈对你的教训,你怎么能 (置若罔闻/充耳不闻)呢?
②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不绝如缕/不绝于耳),给人带来了美妙的感受。
[依法答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穿上高跟鞋身高超过1.70米,显得身材高挑,在女性中称得上 。
②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以其 的写作姿态和独特的话语方式在群芳争艳的女性作家中备受瞩目。
③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中国各类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 之作至少百件。
A. 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B. 出类拔萃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C.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D.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技法二 掌握情境式成语命题常见五大命题敏感点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是约定俗成的,其实际含义有时与成语的表面意思不一致,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思维导图】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或“×”,并写出判定理由。
1.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8分钟”让世界各国领略了中国的大国风采,而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则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经过。 ( )
判定理由:
2.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反而与一众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了一个坐拥百城的王者。 ( )
判定理由:
3.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判定理由:
4.这次展览会有众多民间艺术品参展,众多下里巴人创造的作品也登上了艺术殿堂,与名家的作品一起展示在观众面前。 ( )
判定理由:
二、对象误用
有的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弄错。
【思维导图】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或“×”,并写出判定理由。
5.“缘定终身,幸福一生”的职工集体婚礼在工人文化广场举行,1000多名职工朋友观看了38对有情人喜结金兰的仪式,见证了新人神圣而甜蜜的时刻。 ( )
判定理由:
6.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 )
判定理由:
7.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窝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 )
判定理由:
8.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 )
判定理由:
三、褒贬颠倒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语境协调一致,就会犯褒贬误用的错误。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有时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例如,《别了,司徒雷登》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这句话中的“诲人不倦”不能被看作误用。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例如,标新立异、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等,对这些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辨。
【思维导图】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或“×”,并写出判定理由。
9.江西某民办教育机构漠视教育理念,对学生耳提面命,恶言相加,甚至存在罚站、打戒尺、打龙鞭等体罚行为。 ( )
判定理由:
10.有些党员干部的确很苦很累,脸上虽有辛劳之色,却少有倦怠之情,每个人都意气风发,蠢蠢欲动,想要干一番事业。( )
判定理由:
11.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创造性的思想,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 )
判定理由:
12.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塘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大观。 ( )
判定理由:
四、功能混乱
成语因其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使用时应准确把握。
【思维导图】
如“同心同德”。 有的
只能
做谓
语
如“不约而同”
“津津有味”。 有的
只能
做修
饰语有的
能带
宾语,
有的
则不
能
如“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有的
只能
与否
定词
搭配如“一蹴而就”“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望其项背”“一概而论”“妄自菲薄”限用于否定句。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或“×”,并写出判定理由。
13.发现小偷偷了同学的手机后,他不怕小偷威胁,骑着单车穷追不舍小偷,终于追回了同学的手机。 ( )
判定理由:
14.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改善民生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 )
判定理由:
15.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 )
判定理由:
16.我妈妈先见之明,早就跟我说过这件事不会成功。 ( )
判定理由:
五、谦敬错位
谦辞多带贬义,只能对己;敬辞多带褒义,只能对他人。
【思维导图】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或“×”,并写出判定理由。
17.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把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 )
判定理由:
18.在论坛中,某著名学者就亚洲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给了在座的各位学者很多启示。 ( )
判定理由:
19.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了。 ( )
判定理由:
20.何可欣在比赛中出现掉杠失误,比赛结束后潸然泪下,她的队友宽慰她说:“没关系,我们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会鼎力相助的。” ( )
判定理由: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一 成语
答题指津
技法一
1.[我来分辨] ①这个句子横线后面的内容是 “有言必践”,强调的是遵守诺言,说了就必须做到。所以填“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②这个句子横线前面的内容是“力求表达得准确、精练”,所以填“一字千金”(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依法答题] A [解析]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文段,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2.[我来分辨]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褒义词。“不孚众望”指不能使群众信服。贬义词。故①句填“不负众望”。“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故②句填“殚精竭虑”。
[依法答题] C [解析] 一举一动:指每一个行动。后面的“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和“一举一动”相呼应。一颦一笑:指忧和喜的表情变化。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在第二个横线处恰当。而“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一应俱全: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完美无缺:指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用在此处不恰当。
3. [我来分辨] ①“鱼龙混杂”适用的对象是人。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适用的对象是物。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故①句填“鱼龙混杂”。“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故②句填“一挥而就”。
[依法答题] B [解析]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根据语境,很多动物的迁徙不是随别的动物而改变路线,因此“随波逐流”用于此处有误。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用于此处,符合语境。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语境说的是科学家,对象误用。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讲话生动,使人爱听。此处修饰的是“故事”不是“讲话”,对象不符,不能用“娓娓动听”。
4. [我来分辨] “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①句应该填“置若罔闻”。“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②句主要强调的是演唱会上的歌声,应该填“不绝于耳”。
[依法答题] C [解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语。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技法二
1.× 判定理由:“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从“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经过”可知,该成语在句中被误解为“坐下来谈论事情”,属于望文生义。
2.× 判定理由:“坐拥百城”比喻藏书极为丰富。从“已经成了一个……的王者”来看,句中将“坐拥百城”误解为“拥有一百座城池”,属于望文生义。
3.√ 判定理由:“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用于此处正确。
4.× 判定理由:“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
5. × 判定理由:“喜结金兰”指朋友之间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此句中的对象是“38对有情人”,使用不当,应改为“喜结良缘”。
6.× 判定理由:“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成语的使用对象是“房屋、装饰、布置”,不能用来形容作品上的“花鸟虫鱼、人物形象”。
7.× 判定理由:“芝兰玉树”本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后用作对别人子弟的美称。用于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8.× 判定理由:“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不能用来形容“歌声”。用于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9.× 判定理由:“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褒义词。此处是列举“漠视教育理念”的行为,含有批评、否定的意思,应使用贬义词。
10.× 判定理由:“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此处是说“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想要干一番事业”,可改为“精神抖擞”。
11.√ 判定理由:“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符合此处语境。
12.× 判定理由:“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污水形成的水塘”,褒贬不当。
13.× 判定理由:“穷追不舍”指的是追赶到底,不放过。其后一般不带宾语。
14.× 判定理由:“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在用法上,这个成语只能做谓语(如“这点毋庸置疑”)、定语(如“毋庸置疑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增强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表示十分肯定;而在此句中却做了状语,造成功能混乱。
15.× 判定理由:“出奇制胜”指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其后不能带宾语。
16.× 判定理由:“先见之明”指事先看清问题的眼力;预见性。“先见之明”是名词性成语,不能直接充当谓语。
17.× 判定理由:“敝帚自珍”比喻虽然东西不好,可是自己珍视。用于指自己的东西,是谦辞,此处是把别人的东西珍藏保存之意,应该用敬辞,这里犯了谦敬错位的错误。
18.× 判定理由:“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此处用于形容他人的观点不当。
19.√ 判定理由:“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使用正确。
20.× 判定理由:“鼎力相助”指别人的大力帮助。敬辞,用于“我们”不当。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