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作文审题立意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018江苏冲刺预测卷一)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
B.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
C.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
D.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
2.(2018常州一模)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B.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C.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和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D.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3.(2018海安中学阶段检测四)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 )
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4.(2018淮海中学阶段测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 ; 。 , 。 。 ,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①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②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
③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
④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⑤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
⑥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
A.④⑥②③①⑤ B.⑤③⑥②①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②④①⑤③
5.(2018南京高淳、淮海联考)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C.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2018南通中学期初)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氓》)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5)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8)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三、作文审题立意
7.(2018如皋搬经中学学情调研六)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我来审题:
8.(2018常州一模)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我来审题:
答案精解精析
1.答案 A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也形容风景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口传心授: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2.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A项,“引擎上的油腻”中的“引擎”代指工业文明,“引擎上的油腻”指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B项,“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代指法国的物质生活。C项,“读点鲁迅”中的“鲁迅”代指“鲁迅的作品”。D项,“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两个失去亲人的人”比喻成“沙子”。
3.答案 B A项,“人生若只如初见”写出初见的美好,“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说的是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B项,所选诗句说的是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符合情境。C项,所选诗句说的是分开的人无法得到对方的信息,强调别离之苦。D项,所选诗句写的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答案 D ②承接⑥中的“进而汇聚在中原”,④“正是这种”指代⑥②的内容,①“从而”承接④句,根据“便”“于是”两个关联词可以确定⑤与③的顺序。
5.答案 B 首先观察漫画的内容,从图上寻找相关信息,明确画面的内容,明确主体和主题,本题中,主体应是白云和草屋中的人;主题应是云雾锁住了庭院,一个人在窗下安然地看书、作画。然后再分析备选的诗句,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找出与画面不相符的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漫画中没有“远山”和“石径”,“人家”也没在“白云生处”;“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漫画中没有“落花”与“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描写山寺桃花盛开的景象,漫画中并未体现。最后确定答案即可。
6.答案 (1)其叶沃若 (2)而御六气之辩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则素湍绿潭 (6)云归而岩穴暝 (7)歌窈窕之章 (8)唯见江心秋月白
7.材料中普希金的话着眼于“过往”,而黄永玉的话侧重于“未来”。“过往”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对此,坊间的一个段子颇耐人寻味:“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如果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二者,就能勾画出一条从“过往”通向“未来”的逻辑推进线:“过往”可以为“未来”积累经验,积蓄力量等;而“未来”则可以将“过往”的愿景化为现实,未知化为已知等。只有理清了二者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才能连缀出彰显事趣、情趣、理趣之文。
参考立意:1.从普希金的话切入:珍惜过往;过去是现实的土壤;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2.从黄永玉的话切入:心系前方,方可欣赏更多风景;把握当下,走向未来;尽管前方路途遥远,我只顾风雨兼程。
8.首先解读材料,“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这段话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二是“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而两句话中都出现了“阳光”一词,故应先理解“阳光”的意思。“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关怀、温情、奉献、幸福感、爱、力量……前一句是从自身对“阳光”的感受角度而言,当你得意时,阳光是幸福的奖励;当你痛苦时,阳光是支撑希望的力量;当你失意时,阳光是爱的关怀……后一句是从自己对别人的角度而言,即保护阳光,传递阳光,照亮他人……考生可以从前一句立意,也可以从后一句立意,也可以综合前后句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剪一缕阳光照心窗;让心灵洒满阳光;为他人照亮;感受阳光。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