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5 词句理解:定位语境,内外结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瞎子摸象
陈乐民
①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②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③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④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茨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茨却是一致的。只是莱布尼茨比伏尔泰更深一层。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莱布尼茨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莱布尼茨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⑤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⑥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大象的一条腿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延伸开来,便成了欧洲的启蒙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⑦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陶醉。中国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它不必因其“启发”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才显现其伟大。启蒙早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用主义地“引进”中国哲学,绝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被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起了那种作用。那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只能是微乎其微的。到黑格尔时期,对中国的盲目歌颂来了一个反动,那是另一个极端,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部位。然而,中国启示的神话并没有被黑格尔破除干净,因为印象已经造成了。
⑧当然,让这种“佳话”式的自我陶醉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虽然它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欧洲人、中国人都想找些维系感情的话题,那就摆摆龙门阵、过过瘾吧。反正科学的态度是另一回事。(有删改)
1.第②段中的“两条渠道”指什么?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教廷对“亲华派”的批判反而使“亲华派”的主张扩大影响;(2)欧洲启蒙哲学家“托华改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2.“瞎子摸象”在文中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一些欧洲哲学家只接触到局部的中国文化,就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2)作用:比喻论证,说理形象生动;讽刺了那些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欧洲哲学家。
备讲题目
3.对于“中国启示的神话”,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追本溯源,辨明真相;(2)不迷信盲从;(3)不妄自尊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有时也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吗?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吗?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吗?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无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吗?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在感觉方面异常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滴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溜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吗?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吗?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吗?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吗?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吗?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们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吗?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4.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后世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只因旧的诗(诗人)而感动,只为旧诗(诗人)唱赞歌],而新的诗人往往是“寂寞身后事”,他们很可能只会在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表明作者对一般人只为前代诗人叫好而忽视当代诗人的态度的批评。
备讲题目
5.请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阐述人与人的心灵在微妙境界的隔阂;其次,指出诗人与常人的心灵在感觉方面的差异导致诗人的孤寂;最后,从一般人对当代诗人无法理解的角度阐述诗人孤寂的原因。
6.通览全文,指出“诗人的孤寂”的原因,请分条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的心灵有时候难以沟通。②常人没有诗人那样敏锐的感觉。(或:诗人表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的精微差别,而常人只能在粗浅的境界沟通。)③普通大众只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或:普通大众不懂诗,鉴赏水平低。)④诗人要不断创新,但创新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1.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常考的重要词语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自己对哪类句子含意理解较好?为什么?对哪类句子理解起来不到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词句内涵有哪些共同的原则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准确理解词语含义
1.根据词语类型理解其义
类型
答题要领
词性
名词、动词及其短语
答案表述与其结构性质上一致
形容词及其短语
从该词语所表现的事物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
副词及其短语
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阐述
功能
核心词语
因为它与全文或局部的内容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站在全文、全局的高度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把握
形象化词语
确定其使用手法(比喻、借代、反语、象征等),还原其本义
相对或相近词语
求同辨异,一般在词语的内涵(特征、功用)和外延(范围)方面比较
2.根据词语意义理解其义
概念
内涵
答题要领
语境义
一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区别于词语本义的特殊意义——在语境中产生临时义
答题时,要有语境意识,要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分析语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揭示的文章主题
指代义
词语本身具有指代作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需要我们指出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代词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可以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答题时,代词指代的内容要在代词的前文中筛选。检验我们对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的判断正确与否,只需要将其代入原文中,看是否合适即可
修辞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和双关等
运用对比喻的词语的理解,找出本体;运用对拟人的词语的理解,找出拟人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运用对象征的词语的理解,找出词语的象征对象,阐释象征义即可;还有一种就是词语的反语义,只要将其褒贬义互换即可
术语义
在文章中出现的新词语、新概念,以及一些在新语境中有解释需要的名词术语
需要根据文本理解并说明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已远远超出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选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文意,解释“价值”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②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③代表着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④具有理想性和超越性。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二、准确理解句子含意
1.根据句子类型理解其意
类型
具体内容
答题要领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内容、作用上说)
——体现作品主要观点、情感倾向的关键句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
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表达上说)——表达含蓄,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比喻、拟人、象征、双关、反语等
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要先还原修辞句的本义,再分析其深层意义,然后分析其艺术效果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语句特点和结构上说)——显示文章脉络层次,对理解文意有重要影响的句子
复杂单句,要特别注意显示信息功能的词语,如指示代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程度副词等修饰限定性词语
单句,要筛选其所表达的信息,另外还要具有压缩句子主干的能力,删繁就简,迅速把握长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复句,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复指、总分(分总)、说明(含阐述、解说、指代)等
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进行分析
表达上看似矛盾的句子
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两个看似矛盾、冲突的句子
矛盾句并不矛盾,只是在某个问题上所说的角度、层面不同,或标准、条件甚至含义不同而已,只要把这不同的角度、层面,或标准、条件、含义说清楚即可
2.理解句子含意往往在其丰富性,既要说出句内意,又要说出句外意;既要说出表层意,又要说出深层意。这“句外意”“深层意”往往体现在作者写此句要表达的作用、意图和情感上。答题时莫忘这一层面。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特别重视技术掌握。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而且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 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艺里。然而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彩色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这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节选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和充实》,有删改)
3.请说明“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艺映现着世界(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文艺又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而讲究艺术的创造,并且文艺创造的世界真实自然,具有美感。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艺术作为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而且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贫乐道法
鲁 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厉害。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有删改)
4.文章最后说,“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之乎者也”指几种空谈让人安贫乐道的方法。②这一句的意思:不必再写这类不切实际的文章了。③作者批驳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所谓处世良方,指出了做人处世的法子要自己找。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