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分点三 选句式连贯题——四个角度保证接榫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选句式连贯要注意四点
1.话题、对象保持一致。要注意前后句子所谈论的话题应属于同一个问题,前后的对象要相同,只有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句子前后连贯。
2.句式结构协调得当。要注意句子之间的疏密关系,要善于比较各选项与前后文之间的关系与各选项之间的异同。从前后文的语境需要,确定答案。
3.转换照应自然、妥帖。有些语段的层次之间有转换的文字标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照应关系,要注意这些转换、照应的语句。
4.意境、风格和谐融洽。意境要和谐,风格要统一。风格除了指景物、意境特点之外,还有文言与白话、典雅与通俗等语言特点。
[核心提示]
选句式连贯即给出一定的语境,并在所给语段合适的位置留出某句话,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语句中,选出一个恰当的语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从所给的四个备选语句看,主要是因运用的句式不同,而造成陈述的对象、陈述的重点和意思方面的有些不同。
突破点一 从话题与对象角度思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有一座“海公祠”,它古朴典雅、肃穆端庄,是为了纪念一代清官海瑞所建造。( )。祠中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海公祠从创建至今,三次迁移三次重建,足以表明淳安子民对海瑞这位父母官的深情缅怀。
A.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
B.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
C.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
D.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段文字共四句话,围绕海公祠而谈。第一句介绍海公祠纪念的对象。第三句介绍祠中的匾额。第四句介海公祠三次重建表达的情感。
第2步:看语境,明角度。
此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海公祠,故第二句也要围绕海公祠来谈。
第3步:审选项,定答案。
A项和C项,用偏正结构表述,强调了定语,不合适,排除此两项。B项,后句主语是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陈述主语不一致,衔接不自然。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D,【对点训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餐饮行业集中度非常低,至今没有一家像麦当劳一样一统天下的企业。研究者认为,( )。首先,中餐传统餐食难以标准化。不能标准化,就不能工业化,不能工业化,餐饮企业也就无法规模化经营。其次,中餐餐饮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中餐馆一天只有3小时能创造价值。
A.中国餐饮业应该学习、吸收西方餐饮文化中的精华
B.是中餐餐食的特征和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了行业发展
C.中国餐饮行业不具备国外餐饮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
D.中国人不愿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阻碍了行业发展
解析:这段文字谈论的是中国餐饮业集中度低的原因。首先排除A项,括号后的文字介绍的是中国餐饮业的特征和经营模式,而不是“不具备什么”和“不愿怎样”。排除C、D两项。
答案:B
突破点二 从句式结构角度思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现存的高达 67 .1 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A.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B.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C.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河北赵县的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的安济桥,建于隋代
D.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是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中国建筑的悠久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文段整体呈解证关系。第一句是观点,第二句是分析,第三句是由4个并列的事例组成证明观点的材料。
第2步:看语境,明角度。
要求补写的内容在4个并列的事例中,从括号前后的语境看,相邻语句都采用了一样的陈述句式,即“有什么特点的某物具有什么价值(或是什么)”的句式。
第3步:审选项,定答案。
首先B项和C项,这两项在句式上与前后语句不同;A项和D项对比而言,D项“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是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句序不当,因果关系混乱。
答案:A,【对点训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A项和C项是“把字句”,B项和D项是“被字句”。根据语境,括号前的逗号,四个句子都要围绕前一句的“大石头”而言。A项和C项不是,陈述的对象是阳光和雨露。B项与D项比较,D项更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解释。
答案:D
突破点三 从转换照应角度思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抄袭最终靠什么来买单?抄袭伤害最深的是创新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创新力,也就失去了未来和希望。( ),但如果抄袭之风不加遏制,以各种借口名利双收,一定会酿下苦果。清除文化生态中的PM2.5不容含糊。
A.对他人的版权和著作权的侵犯,危害了文化原创力
B.看似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不会直接影响经济和国力
C.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原动力
D.在时尚领域抄袭能带来繁荣发展,可以持开放态度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段文字谈论的话题是抄袭的危害,抄袭危害创新力,必须对抄袭加以遏制。
第2步:看语境,明角度。
括号前后的语句是一个很长的假设关系复句。括号前假设部分,强调的是国家失去创新力的危害,括号后是转折连词“但”,引出的依然是不遏制抄袭的危害。所以这个长假设关系的复句一波三折,括号处应该与前后都构成转折关系。
第3步:审选项,定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看,A项是顺承,与上下文都不能衔接;C项是因果,与下文的转折关系无法衔接;D项,句意无法与下文衔接。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B,【对点训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吧: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 )
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
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的吗?
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解析:根据“再者”前一句的意思可推知接下来也应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可先排除A、B两项,再根据前一句是问句,可推知“再者”之后的句子也应是问句,再排除D项。故本题应选C。
答案:C
突破点四 从意境、风格角度思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整合文段写黄梅时节的不愉快感受。所给的语境是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情绪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第2步:看语境,明角度。
解答此题,要抓住句中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思考营造的意境和情绪。
第3步:审选项,定答案。
如果选A,那么,“感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未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了,显然A项不当。如果选B项,那么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如果选C项,那么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来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则不大恰当,所以C项也不能选。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相一致的。
答案:D
【对点训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倏忽间,林木疏朗处突然闪过一泓澄澈,溪床细沙乱石,纤尘不染,水底的树叶纹脉,清晰可辨,那汩汩的水声好像响在别处。风过树林,树叶哗哗作响,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出一汪清泉,( ),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
A.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溪流异常清冽
B.溪流异常清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
C.溪流异常清冽,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
D.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溪流异常清冽
解析:“一抹青黛”是写形,而“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是比喻泉的清亮。把“一汪清泉”比喻为“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不恰当。这样可排除A、C两项。“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是写溪流,应紧接“溪流”一句,故可排除B项。
答案:D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1页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 )。然而,这个理论不久就受到质疑。
A.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可能受到干扰,也会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B.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C.使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都受到干扰,也会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D.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也会受损害
解析:根据“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知,主语是“过多的月光照射”,A项第一个分句主语偷换;D项第二个分句主语偷换;而C项“都受到干扰”中“都”表明受干扰的不止一个方面,而语段只提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
答案: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梳理历史诚然需要宏观描述和概念的归纳,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大量的历史事实、细节之上,( )。时间从来不会有季节省略,历史当然也不应该有空白。用更多的历史档案和回忆来填充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空白,这便是强调原始档案留存和口述历史整理的原因。
A.因此就能避免虚假、笼统,甚至片面
B.片面、笼统,甚至虚假就将进入历史
C.否则容易导致虚假、笼统,甚至片面
D.不然就会失之于片面、笼统,甚至虚假
解析:比较选项可以发现,“甚至”表示递进,因此“虚假”应该置后,由此排除A、C;B项缺少关联词语呼应,衔接不自然。
答案:D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让愤怒主宰我们的心灵。正如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申涵光所言:“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时保持理性的克制,( ),防“路怒”于未然。
A.还需多点换位思考,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更需三思而后行
B.还需三思而后行,多点换位思考,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C.还需多点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D.还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三思而后行,更需多点换位思考
解析:本题正确选项是C项。先思考,再行动,故“多点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而“想深、想透”更进一步,所以放在最后。
答案:C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森林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和重要碳汇。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森林生物量中。
A.人们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B.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人们公认它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C.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D.人们公认森林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以断定填空部分的主语应该是“森林”,故排除A、D两项,再根据主语一致的语法要求,排除B项。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之间的大漠 ,沿途 ,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 ,海上丝路也逐渐扬帆起航,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 )。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B.它不仅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还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
C.它不仅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D. 它不仅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还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
解析:这是这段文字的结尾一句,总结丝绸之路的意义。所给语句有两层递进关系。第一层是“不仅……还……”应该先是民族之间的交流,再是思想的交往。第二层是国家、民族两个概念之间,应该是先说国家、再说民族。
答案:A
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望无际 山高水长 高歌猛进 乘风破浪
B.无尽无休 层峦叠嶂 高歌猛进 长风破浪
C.一望无际 层峦叠嶂 弦歌不绝 乘风破浪
D.无尽无休 山高水长 弦歌不绝 长风破浪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无尽无休”,(事情)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弦歌不绝”, 弹琴歌吟之声不断。“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答案:C
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交汇、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B.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描绘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C.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交流、世界民族交往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描绘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D.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交融、世界民族交往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解析:此题考查搭配不当。在文中画线的语句中,“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都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C项的修改搭配最恰当,表意最明确。
答案:C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