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鹧鸪天·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水中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了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词人在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了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答案 A
解析 A项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了红蕖香气之细腻。(答出三点即可)
1.联系全词,说说“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林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
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词句中的词语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百般寂寞,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
①“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有自嘲之意,而“三更雨”则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与词人夜不能寐的落寞心境。②“浮生”表达了词人对贬谪生活无所作为及飘忽人生的感慨。③“凉”字一语双关,既是天气凉,更是词人内心的凄凉。④“又”字加重了这层凄苦,表现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空虚之感。
3.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词人被贬黄州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词人谪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全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苦闷、抑郁的心境。①乱蝉、衰草、残阳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情。②下片写太阳落山之时,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秋雨,使得词人消磨了一天无聊悲凉的日子。“又”“浮生”“凉”等词表现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示例二)闲适、自得其乐。①林、山、竹、白鸟、红蕖等意象营造了清新淡雅的夏末秋初山村图景,表达了词人闲适愉悦的心情。②下片写词人下太阳雨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了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词人倍感爽快。“殷勤”等词抒发了词人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悦。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