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语文新增分人教通用版一轮讲义:第二部分 专题八 Ⅱ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标签: 暂无标签
Ⅱ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总体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简释:“常见”是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文化知识”主要指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了解并掌握”,不仅强调能识记,更强调结合语境识记、辨析。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简释: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2.分析综合 C
(6)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简释:它要求在基本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语言、行为举止、性格特点、思想感情、道理启示等相关信息。
(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简释:它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准确归纳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简释:它是指对全面理解文意的综合考查,要求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和事的看法。
年份
卷别
篇目
四年试题
考点
题号
题干
分值
2015
卷Ⅰ
《宋史·孙傅传》
10(2017、2018年)/ 4(2015、2016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文言断句
卷Ⅱ
《北史·来护儿传》
2016
卷Ⅰ
《宋史·曾公亮传》
11(2017、2018年)/ 5(2015、2016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
卷Ⅱ
《明史·陈登云传》
卷Ⅲ
《明史·傅珪传》
2017
卷Ⅰ
《宋书·谢弘微传》
12(2017、2018年)/ 6(2015、2016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卷Ⅱ
《后汉书·赵憙传》
卷Ⅲ
《宋史·许将传》
2018
卷Ⅰ
《晋书·鲁芝传》
13(2017、2018年)/ 7(2015、2016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理解并翻译句子
卷Ⅱ
《后汉书·王涣传》
卷Ⅲ
《宋史·范纯礼传》

1.选材:全部选自《二十四史》中的名人传记,尤重宋、明两代,有渐渐涉及唐朝以前的趋势。
2.传主:集中在正面的文臣或武将身上,主要是文臣。
3.题型与分值:高度稳定。三道选择题分别为断句题、文化知识题、文意概括和分析题,各3分;一道主观题是翻译句子,10分,共19分。且每题的题干用语四年全都相同。
4.考点:高度稳定。与题型相对应,即考点即题点。
全国卷Ⅰ
一、(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鲁芝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任天水太守时,全力守卫、修建城市,卓有治政。
②晋宣帝起兵诛曹爽,他率部驰援,并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③为人所推重,让羊祜欲让出自己的车骑将军职位。
2.概括鲁芝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忠履正,洁身自好,和而不同;有才干,善于审时度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答案 C
答题提示 A项“芝坐爽”与“下狱”应该合为一读。B项“志”应该属下一句,“志不苟免”合为一读,与上一句中的“口不讼直”形成对偶句,意思是没有申辩曲直,不求苟免危难。D项兼有A、B两处错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答案 C
答题提示 C项考查的是古代礼仪制度。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它有即位、登基的意思。因为原文“武帝践阼”而联想到“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属于望文生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出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答案 B
答题提示 B项说他“倾心革新”,以及“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不妥。该句在原文中是说鲁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意思是“全心镇守护卫,改造城市”,并非倾心革新;而且原文中说鲁芝“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这与“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的表述刚好相反,这两处显然都不符合原文意思。所以B项所述有误,应该是正确选项。这道题目在要求选出错误一项的句子中设有两个错处,题目的难度也因此大大降低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5分)
审出得分点:以,率,以为,先驱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评分标准:“以”,凭借;“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大意对。
答题提示:第一句“诸葛诞以寿春叛”,译文要表达出“诸葛诞叛乱”的意思,主语是诸葛诞,不是其他人。第二句“魏帝出征”,照抄不译,或译文表达为“魏帝亲自带兵打仗”“魏帝出兵应战”都可以,但不能译为“魏帝远征”。第三句“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译文表达出“鲁芝率领文武官员应战”也算意思对,但译为“鲁芝作为领头人”或“文武官员为带头人”则不可以。翻译时译出大意,还要注意关键词语不能翻译错。本题的关键词语有“以”“率”“以为”“先驱”四个。“以”的意思是“凭借”;“率”的意思是“率领”;“以为”的意思是“作为”;“先驱”的意思是“先锋”。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5分)
审出得分点:以,履,素,“为”后省略的宾语(省略句)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评分标准:“以”,因为;“履”,行为;“素”,平素;“为”后省略“之”,须补出;大意对。
答题提示:“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是一个因果句,分为原因和结果两部分。阅卷给分一般也会分成两部分打分,原因句“帝以芝清忠履正”,这里的“帝”是(晋)武帝,不能是魏帝、明帝、宣帝、先帝等;“居宅”也不能翻译为“居住地”。结果句“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作”是“为之作”的省略,翻译时须写出省略的内容,意思是“为他建造”。句中的关键词语还有“以”“履”“素”。“以”的意思是“因为”。“履”的意思是“行为”,是翻译的难点。“履”的本义是“鞋子”,但“履至尊而制六合”中指“登位”,“临深履薄”中指“踩踏”,用作动词的情况并不少见。这里“履”后接“正”,“正”解释为名词,“正道”,“履”解释为动词,译作“躬行”,合起来是“躬行正道”。答案译作“行为端正”是意译,也是恰当的。“素”的意思是“平素,一向”,“素无”合在一起翻译为“一向没有”“从来没有”“素来没有”,但如果翻译成“平素没有”则不妥。
1.梳理、积累文中重要实词
(1)请找出表示官职调动、升迁等之类词语,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①表示授予官职:举、辟、引、征、除、拜
②表示提升官职:迁
③表示调动官职:转
④表示重新任职:起
⑤表示罢免官职:黜
(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①芝屡有谠言嘉谋:正直
②芝坐爽下狱,当死:因犯……罪;判(罪)
③寇盗充斥:到处都是
④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得分点:“伊周”“牵黄犬”文化典故;“以”“见”;大意对)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芝家族)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谋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郭淮)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提升他为郎中。其后,(鲁芝)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摄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任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大将军曹爽辅政后,任用(鲁芝)为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劝曹爽说:“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知道后,)借口年迈辞官,请求告老让位,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章,最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赐给随行吏卒,允许在家门前放上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羊祜升任车骑将军时,曾请求让职于鲁芝,他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听命,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怎么满足天下人的期望呢!”武帝没有听从。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二、(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谢弘微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出继从叔,只接受新家数千卷书籍,全不关心其余财物。
②乌衣之游,常能简言服众。
③照顾亡叔家人及产业尽心尽责,清正廉洁。
④事母至孝,事兄如父。
2.概括谢弘微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热爱读书,富有才学,严肃正直,笃于亲情,临财清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 D
答题提示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 B
答题提示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 B
答题提示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审出得分点:严正,循,党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评分标准:“严正”,严肃正直;“循”,遵守;“党”,亲族。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
审出得分点:臧否,以,乱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评分标准:“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文中的“从叔峻”中的“从”即为此意。
B.乌衣巷,指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示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C.服阕,又称“服除”,“阕”为“终了”之意,“服阕”乃“守孝期满除去孝服”之意。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赠典”是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
答案 D
解析 “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错,应为“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而举行的典礼”。
2.翻译下列句子。
(1)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得分点:“俭”,“而”,“所继”)
(2)谢弘微经营料理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收入或支出一文钱、一尺布,都有文簿记录。(得分点:“事”,“一钱尺帛”,“文簿”)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结交,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以文学互相赏析而聚会。常常共同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却每每以简要的话说服他们,谢混特别敬重珍视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谢弘微打理。谢弘微经营料理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收入或支出一文钱、一尺布,都有文簿记录。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与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当初,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做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只吃蔬菜和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和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财富千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几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的俸禄将她埋葬。谢弘微说:“亲戚争财产,非常被人看不起。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会穷乏,身死以后,这些财产还有什么用呢?”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皇上十分哀痛叹惜,让二卫千人办理丧葬事务。追赠他为太常。
全国卷Ⅱ
一、(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王涣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担任太守陈宠手下功曹,遇事敢于决断,不避豪强。
②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境内风清气正。
③担任洛阳令,清理疑案久案,揭发奸隐之事,深得人心。
2.概括王涣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处世正直果敢,施政宽严合宜;有谋略,善断案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答案 B
答题提示 句群“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由三个句子构成,一是“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用常见的判断句介绍了王涣的名、字、出生地等情况;二是“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陈述了王涣年少时的为人;三是“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陈述了王涣后来的读书从文经历。整句词意晓明,没有偏难。错误设了两处,一处是“晚而改节,敦儒学”变成“晚而改节敦,儒学习”,错处过于明显;二处是“涣少好侠,尚气力”变成“涣少,好侠尚气力”。改后的断句,也能讲通,但若从与下文对称整齐的角度看,不改更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 D
答题提示 此题考查了四个古代文化常识,“豪右”“顿首”“茂才”和“京师”。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京师”一词,在解说用法时出现错误。“京”,可指京城,也可指首都,也可单用。只是“京”单用时,除了指京城外,还有另外一意是其他地名。“师”单独使用时,几乎没有指京城或首都的含义,只有和“京”合用构成“京师”一词时才指京城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答案 D
答题提示 D项在后面的具体分析中错解了文本中的一个双音节实词“旋踵”。“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此句中的“旋踵”,指转足之间,形容迅速。描述了“纠剔奸盗”工作的迅速威猛,使得那些奸盗没有转足之机,立即就被抓捕。“旋踵”的主语是“奸盗”,“不得旋踵”指奸盗们在迅猛威势下没有时间逃脱或反抗。D项将“旋踵”的主语理解为任峻了,说任峻忙得无法分身,显然是不合文意的。“旋踵”还有一个意思,是调转脚跟,指退缩或后退,但在文中讲不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5分)
审出得分点:德,弦歌,荐,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评分标准:“德”,恩德;“弦歌”,弹奏(乐器)唱歌;“荐”,祭祀;“为”后省略“之”,“祠”后省略“于”,状语后置。
答题提示:“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一句翻译的重点在词语和句式上。全句的中心是“思其德”。后面两个句子都是思念恩德的具体表现。一是建立祠堂,此句省略了介词“于”,并将其宾语“安阳亭西”放在后面,即介宾结构组成的状语后置句。二是祭祀他。“每食”指老百姓每次吃饭时都会想到他,“弦歌”是借代的说法,“弦”指乐器演奏,“歌”指人声歌唱。“弦歌”合到一起指乐队演奏,显示恭敬庄重的心情,“荐”有祭祀的意思。全句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每食”,指老百姓每次吃饭时。二是“荐”,此字本身有“祭祀”之意。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5分)
审出得分点:一岁,狱,不过,风,文理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任峻一年间的断案,不超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上比不上王涣。
评分标准:“一岁”,一年;“狱”,案件;“不过”,不超过;“风”,声势;“文理”,文德治理。
答题提示:该句翻译的重点在实词上。该句整体上在介绍任峻的为官特征,并与王涣比较,有衬托王涣的作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           简:选拔
B.主簿镡显拾遗补阙          阙:缺漏
C.绳正部郡          绳:用法律
D.其政化怀物如此          物:事情
答案 D
解析 物:人,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使他们得不到转足之机。[得分点:“尽”,使动用法;“纠剔”,纠察剔除;“旋踵”,指转足之间,形容迅速(一说退缩);大意对]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从小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他改变操行,重视儒学,修习《尚书》,诵读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担任职务,敢于决断,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到京师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任用功曹王涣来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显来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不过是捧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因此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温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恶狡猾的人,时间一长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路边过夜。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在温县担任三年县令,升为兖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和声威得到广泛推行。后来他因为拷问妖言妄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王涣)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中。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案,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断决的,根据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王涣)没有不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消除大家的疑惑的。他还能用奇谋异术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妙的计谋。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放上祭品。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被掠夺,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信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为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使他们得不到转足之机,一年间的断案,不超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上比不上王涣。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二、(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赵憙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年轻时义释仇家;更始初,信降对手;做怀令,拒绝求情,严惩豪猾李子春;任平原太守时,推举义行,诛锄奸恶;官拜太尉,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2.概括赵憙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耿直磊落,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忠于国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答案 A
答题提示 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两项。“赵氏有孤孙”的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 B
答题提示 “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拷问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答案 C
答题提示 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中“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可知,将盗贼余党迁往异地的不是赵憙,而是皇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5分)
审出得分点:奉,枉,所欲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评分标准:“奉”,奉行;“枉”,违犯;“欲”,要求。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5分)
审出得分点:蝗,辄,年,省略主语(蝗)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评分标准:“蝗”,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蝗灾;“辄”,就;“年”,收成;“侵入平原界辄死”前省略主语“蝗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相距者                距:抵挡
B.数遗书切责之          责:斥责
C.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坐:犯……罪
D.帝令憙典边事          典:主管
答案 C
解析 坐:判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
C.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为大司马。
D.薨,本文是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
答案 B
解析 太守只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军事”不在其中。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县人。赵憙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留下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结纳宾客,后来就去复仇。但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能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为,就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临走前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避开我。”更始帝刘玄即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等到引见后,就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到舞阴去,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帝刘秀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友善,多次写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光武帝怀疑此事。等到邓奉失败,光武帝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德行的人。”后来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他强横不守法度兼并侵吞别人财产,大家都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而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追查其中的奸情,拘捕拷问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有几十人,他最终都没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光武帝亲自去看望赵王,问他还想要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希望能让他活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赵憙和各郡一起讨伐捕捉,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同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憎恶邪恶的人只应限于他自身,可以把其余同党全部迁徙到离京城近的郡中。”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安置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建武二十七年,赵憙升任太尉,赐爵位关内侯。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光武帝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想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建初五年,赵憙病重,汉章帝亲自前去探视。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汉章帝前去祭吊。时年八十四岁。谥号正侯。
全国卷Ⅲ
一、(2018·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范纯礼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担任永安县令,针对建陵寝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一事,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
②担任遂州知府,宽厚待民,关怀下属。
③担任开封知府,治事去苛从宽。
2.概括范纯礼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沉毅刚正,宽厚为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答案 D
答题提示 “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开,于是排除B、C两项。“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开,故排除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 C
答题提示 C项后面的举例错误。“令尹”,可联系到《屈原列传》中“令尹子兰”,“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监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答案 D
答题提示 D项“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不妥。从原文看,曾布只是挑拨了范纯礼与王诜的关系,并没有挑拨王诜去诬告范纯礼。“最终遭到免职”也不是很准确,原文只是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5分)
审出得分点:务,去,岂,患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评分标准:“务”,致力于;“去”,去除;“岂”,难道;“患”,祸患;大意对。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5分)
审出得分点:村野,以,蔽罪,辜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评分标准:“村野”,粗鄙;“以”,按照;“蔽罪”,定罪或陷于罪名之中;“辜”,辜负、违背;大意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路:道路
B.听其家趣买以赎  趣:赶快
C.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  鞫:审讯
D.上欲除君承旨  除:任命
答案 A
解析 路:宋代行政区域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竟然和其他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得分点:乃、均、曷若、置,大意对)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其他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廷之后,范纯礼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京管理遂州。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舍中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地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而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范纯礼)被任命为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前府尹治政苛刻严酷,纯礼说:“宽柔刚猛相济,是圣人的教诲。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大处事。皇帝直接下诏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么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惩戒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想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掌管鸿庆宫。后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二、(2017·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文章重点叙述了许将的哪些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献言去除选调人才之弊。
②出使契丹,维护国体。
③任郓州知州,治理得法。
④任兵部侍郎,熟悉兵务,献计献策。
⑤任吏部尚书,反对权臣对待死去的司马光的掘墓之举。
2.概括许将的性格作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秉持公正;护国有节;为官有方,勤政爱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 D
答题提示 “初”为时间副词,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为“选者”,意思是“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因此“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 C
答题提示 “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出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 A
答题提示 A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错,文中有“及至北境”的表述,许将是到契丹境内与之谈判。“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原文没有提到这一信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5分)
审出得分点:申饬,何以……为,对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评分标准:“申饬”,饬令,指示;“何以……为”是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对”,回答。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
审出得分点:肆,贬谪,发
规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起恣意罗织罪名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评分标准:“肆”,肆意而行;“贬谪”,贬斥;“发”的宾语为“司马光墓”,结合语境,可以确定其释义应为“打开”,可意译为“开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B.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          谤:公开地议论或批评
C.方而圆之          圆:使……圆(灵活)
D.明日,访枢臣          访:拜访
答案 D
解析 访:咨询。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容许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驳他们的话,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他上疏说:“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等到对西方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起恣意罗织罪名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出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他多次请求辞去职务,被任命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1.选文特点
(1)选文就是一大段,不再分小自然段。约在600字。
(2)结构基本定型。先交代字号、籍贯、家世,再叙述生平事迹,后叙朝廷评价、作者爱憎。
(3)精于选材,塑造形象。
①讲究选材。选取几件主要事情表现人物,事件交叉少,时间有先后。
②表现人物品格,如好学、孝义、勤政、爱民、忠诚、刚毅、淡泊等。
2.题型特点
(1)文言断句题:①所选句子来自原文,多是叙述性句子;②重点考查对句子的真正理解,不大需要借助一些虚词及句式标志;③整体难度不大,较难处至多两处。
(2)古代文化知识题:①所考查的文学文化知识均是常见常用的,多见于高中古诗文中;②随文命题,以识记为主,难度不大;③题型为“三正一负”型选择题。
(3)文意概括和分析题:①四个选项几乎覆盖了整个文言文材料,且顺序与文本的顺序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②选项构成是先概括后分析。概括,是对传主某一方面作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
③只选错误的一项。设误点在“分析”部分,在“分析”中的细节。
(4)文言翻译题:①选句为两句,分值重,占文言文总分的一半还多;②词汇量大,尤其是重要实词多;③考查点突出文言实词这一重点,尤其是实词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④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6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