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讲 实用类文本阅读

标签: 暂无标签
第二讲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明确题型,有的放矢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典例1 新闻阅读(2018·全国Ⅰ卷)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
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
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
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
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
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
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
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
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
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
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
                   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
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
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
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
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
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
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
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
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
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
               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
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
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
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
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
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
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
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
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
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精准点拨
  选材:新闻组合。
  文长:1 300余字。
  选文由三则新闻材料组成。三则材料来自不同的媒体,各自定位
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
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的重心。
  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所以重
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
  第一段是导语。
第二段具体介绍通信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潘建伟教授的话来点明量子通信研究的重大意义。
  第三段介绍了量子通信研究的内容、量子通信的工作原理。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这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
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
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
  第一段介绍潘建伟的团队的研究情况。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增强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二段介绍潘建伟其人以及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
  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
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在具体分析原因时,
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
立场。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极其简明地概括了本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二段介绍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建成了大
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指出“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
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第三段写中国推进的量子通信研究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文
章通过“其(潘建伟)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
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
人物’”意在强调中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世界地位或影响。
第四段写中国与欧洲、日本的比较。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方法】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获取答案】 D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方法】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获取答案】 C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 首先明白题干的重点是“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
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
材料是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
相结合的形式。
  【获取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
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
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
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
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的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
侧重点不同。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典例2 传记阅读(高考样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①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
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
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
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
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
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
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
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
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
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②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
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
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
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
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
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
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
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
问题。”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③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
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
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
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
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
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
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
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
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
于他的独辟蹊径。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④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
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
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
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
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
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
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
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
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⑤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
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
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
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
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
战略眼光。”
  ⑥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
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
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
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
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
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
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
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
琳娟《吴文俊传》)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
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
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
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
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
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
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
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精准点拨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出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件。
  1.吴文俊的数学选择。
  2.吴文俊数学研究的特点。
  3.吴文俊的数学思维。
  4.吴文俊对数学基础教育的认识。
  5.吴文俊兴趣广泛。
  6.吴文俊长久的学术生命。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第二步 把握细节,分析文本对传主的描绘刻画,挖掘人物的精
神内涵。
  1.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大学时曾一度想转系。
  2.两个恩师:武崇林和陈省身。让他明确专业方向和从事专业研
究。
  3.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4.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5.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
系统学习数学不利。
  6.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7.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
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8.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9.不认同许多外国数学家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
  10.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
传统。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第三步 从文本材料里分析出传主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
  1.正始中学的决定和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2.“相关链接”①中写到了吴文俊的数学成就和地位,②中介绍了
吴文俊独辟蹊径的数学研究。
  第四步 体会文本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以时间为叙述顺序,以“成就—方法—修养”为线索组织材
料,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2.全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突出传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步 梳理文本思路。
  文章共6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①②段为第一层,写吴文俊走上数学研究之路的过程。
  第③④段为第二层,写吴文俊的数学研究和对数学基础教育的认
识。
    第⑤⑥段为第三层,写吴文俊广泛的兴趣和扎实的功底对数学研
究的支撑。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吴文俊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是恩师陈省身帮
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说明学术前
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
  B.吴文俊从事数学研究,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认为要创新就不能总
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
径,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C.在吴文俊看来,我国的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不利于学生深入理
解和训练数学思维,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而不
是追求海量题目训练和竞赛获奖。
  D.吴文俊不仅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而且学术视
野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独辟蹊径,因而他能够在数学研究上
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解题步骤】
                四选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四个选项依照原文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从吴文俊的数学研
究道路、对数学研究的看法、对数学基础教育的看法以及他取得
成果的诸多原因四个侧面设题。该题一般从主要内容着眼设题。
  (2)逐项审视。
  从命题者设题的几个方面与原文的材料比对,与作者的分析议论
比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比对。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3)比对结论。
  A项,陈省身帮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正好“说明学术前辈的
提携引领至关重要”。B项,准确地表述了吴文俊对数学研究的观点
:借鉴学习前人是必要的,但要想取得成果,还需要独立思考,需要创
新。C项,“而不是”后面的内容与原文有出入。原文中吴文俊否定
的是“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而不是说不要搞
题目训练和考试竞赛。D项,利用“不仅”“而且”带出了吴文俊数学
研究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分析全面准确。
  【获取答案】 C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2.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
  【解题步骤】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局
部文意概括的题目,先锁定答题区间,再提取关键词句,然后分条作
答。本题答题区间为第④段,着重从引用的两段话中提取信息。
  【获取答案】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
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
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数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3.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
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题步骤】
                   传记探究题解题步骤
  (1)明确观点。
  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一是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干已提供了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只要择其一种“赞同”或“不赞同”即可;二是明
确亮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题干并没有给出观点以供选择,只是给
出“启示”等一些关键词语,这时必须明确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2)引据论述。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
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可以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
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3)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吴文俊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文本在记述吴文俊数学研究事迹和成就时,还记述了他的兴
趣和爱好,并引用了他对自己“贪玩”的解释等。探究“兴趣广泛与
专业研究的关系”,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吴文俊的具体事迹,
从不同角度分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
论述。
  【获取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
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
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
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
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
学术生命。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36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