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
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
跃性。鉴赏诗歌语言就是品读其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分析其所运用的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体味其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
• 考向一 炼 字
•
• 考向二 诗 眼
• 考向三 炼 句
• 考向四 语言风格
考向一 炼 字
• 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形象的效
果。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
“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叠词等。
词类 作用 示例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 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
整首诗,使诗词有动态 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运用拟人手
动词
之美,取得化凡为奇的 法,既写出了笛声的哀怨,又写出了吹笛
效果 人对朝廷不关心边疆士卒的怨恨
这类词不仅可以从形、
声、光、色等方面点出
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形象的特点,而且还能
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火”“绿”“
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
形容词 蓝”这些色彩绚烂的词语展现出一幅风和
其是颜色词,可以增强
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渲染气氛,且大多能表
现心情
词类 作用 示例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
杜牧《江南春》中“水村山
独特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
郭酒旗风”罗列了水村、山
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
名词 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
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
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
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种独特
有风情
的意境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
中“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
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副词 人”,虚词“空”“已”活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
画出了诗人送友人未遇后的
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怅然若失的情状
词类 作用 示例
诗中被夸张使用的数量词值得注
意,如“白发三千丈”中的“三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 千”,“横扫千军如卷席”中的
提炼的数量词,往 “千军”等,气势磅礴,撼人心
数量词
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魄。而连用的数词,则可造成一
永的诗情 种错落有致的结构美,如辛弃疾
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
词类 作用 示例
高启《黄氏延绿轩》中“葱
叠词往往能够增强语 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 葱葱”写出了春雨后溪边树
调作用,丰富语言的 木苍翠茂盛的样子,“靡靡”
叠词
含义,表达或悠然、 则写出了江边杂草在微风吹
或深沉、或缠绵、或 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两个
委婉的情感 叠词的运用,使诗歌富有韵
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解题锦囊 |
1.第×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设问方式 3.请对“×”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字,换成“×”字好不好?为什
么
1.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
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
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
解题技巧
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
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
……,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
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第二步:描景象。结合诗歌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
描述的景象。
答题
第三步:析特点。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
步骤
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
第四步:析作用。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在营
造意境、塑造形象、突出主旨情感以及结构方面的作用
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手法”),具体形
参考
象、生动传神地刻画(或“描写”)了……形象(或“景色
句式
”),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 对点例证 |
•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早上五盘岭①
• 岑 参
•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
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
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
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 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
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
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 对点小练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 杜 牧
•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①。
•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 旅馆夜忧姜被②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 【注】 ①一阳生:指冬至日。②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
被而眠。
•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疑”是动词,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动作发出者是作者,
此时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弟弟。自己所在之地可能都下了雪,那远在京
城的弟弟恐怕更冷吧。由“忆”及“疑”,由“疑”及“忆”,在时
间上把冬至与往昔联系起来,空间上把客居之地与弟弟所在之地联系
了起来,情感上用担忧与挂念将自己和弟弟联系了起来。所以可以从
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前后呼应等方面作答。
• 答案 ①“疑”字把诗人客居之地所闻所感与弟弟在京城生活的情景关
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
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③“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
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考向二 诗 眼
•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
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
角度 阐释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
内容 ”(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
方面 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
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
修辞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方面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词性
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
方面
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角度 阐释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
结构
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
方面
为主
位置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
方面 字
| 解题锦囊 |
设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问 2.“××”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方 3.“××”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式 4.有人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1.理解“诗眼”的具体内涵。理解作为“诗眼”的词语、诗句
解 的意思,体会“诗眼”的意蕴。
题 2.把握“诗眼”的表现手法。从景物与景物的关系、景物与情
技 感的关系、修辞等角度分析“诗眼”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巧 3.体会“诗眼”的表达效果。从景物特征、画面特点、情感态
度等角度理解“诗眼”的表达效果
第一步:确定“诗眼”。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
上面确定“诗眼”的五个角度。(若题干已明确,此步
可省略)
第二步:整体点明地位。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
答案 的地位,比如:“×××”是这首诗的线索,
步骤 “×××”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承上启下等。
第三步:具体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
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
所起的作用
| 对点例证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闻 泉
• 李咸用
•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答案 此诗“诗眼”为“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
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其声,“梦初惊”写泉声作用于梦
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应。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
处的环境。“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
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
“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
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
| 对点小练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秋晚登城北门①
• 陆 游
•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
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
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随意的装束,点明了出游的
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
愁”写诗人当时的感受。西风卷地,可见秋风强劲;“满眼愁”,则
是西风席卷下百草摧折、寒气袭人的肃杀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登楼
远望从故都传来的烽烟,深忧边境的情况,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
兴复无期,更加愁上加愁。五、六句直接抒发了山河兴废难料,自己
身世安危未卜,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愁绪。最后两句借“横槊赋诗
”已经不再有,表达自己对只能在梦里追忆梁州战斗生活却壮志难酬
的无奈。全诗边记事边抒情,将愁绪与爱国之情蕴含其中。
• 答案 “诗眼”是“愁”。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
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
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
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考向三 炼 句
• 赏析语句题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
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不能完全等同。
| 解题锦囊 |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句(第×联)的妙处。
2.“×××”这一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设问方 3.“×××”这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
式 析。
4.×××版本将“×××”写作“×××”,请结合全
诗,比较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1.理解词语含义。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
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
2.抓住表现手法。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意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
行赏析。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
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等。
解
3.关注诗句句式。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反问、设问、双重
题
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
技
4.联系诗句位置。诗词中诗句因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首句,有点题、开
巧
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
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
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5.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
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去体会
第一步: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
技巧方面的特点。
答题
第三步: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
步骤
结构作用。
第四步:点出该句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或表达感情等
方面的作用
这句诗运用……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
参考
物象特点等),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
句式
情操”)
| 对点例证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满庭芳
• 苏 轼
•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
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
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①。莫
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 【注】 ①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 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
• 答案 ①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抒写思乡之情,构思巧妙。②手法
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
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③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
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
| 对点小练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病后登快哉亭①
• 贺 铸
•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 【注】 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
作。②黄华:菊花。
• 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新奇,请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这是一首写人生感遇的诗,从注释①可知“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
州病后所作”,而诗的内容呈现出对年老病后凄凉落寞生活的叹惋,
这种人世遭遇和晚年心情是“秋风发上生”的基础。秋风不仅吹动人
的头发,更是吹白了人的头发。
• 答案 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的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
从头发里生出,这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
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
考向四 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
性,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
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
同。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
风格 例析
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如王昌龄
雄浑 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
壮阔 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
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豪放即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弘,语词宏博。如李
豪放 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旷达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
象奇特,用语夸张
风格 例析
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沉郁顿挫是杜甫诗
歌的主要风格。其他诗人也有类似的风格,像辛弃
沉郁顿挫
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就沉郁顿挫,悲壮苍
凉
风格 例析
大凡诗人,在目击人民的苦难,深感自身命运坎坷,
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往往慷慨悲歌。陈
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激荡人心的悲慨之诗。诗
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
慷慨 感慨万端。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
悲壮 太空。再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
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
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于纵横
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
味的悲慨
风格 例析
平实质朴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显得
平实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
质朴 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
清新雅致,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杨万里的《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清新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
雅致 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
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
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风格 例析
《诗品》论“含蓄”,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 含蓄隽永指言在意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朱
隽永 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
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
绚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飘逸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风格 例析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
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
婉约
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细腻
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
幽默
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讽刺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解题锦囊 |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
分析。
设问方式
3.这首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1.整体感知。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而不是揣摩个
别字词的巧妙。
2.调动积累。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人的语言风格,掌握
解题 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技巧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
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
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
格,如清新雅致、豪放旷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
答题 第二步:析文本,即结合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步骤 种特色。
第三步:析感情,即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
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
本诗的语言具有……的特点,本诗通过……的描写(或“
参考
刻画”“运用”),写出了……(分析效果、作用),表达(
句式
或“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对点例证 |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过辛稼轩神道①
• 张以宁
•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
•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 【注】 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
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天党:即上党,太行山最高处。辛弃疾年轻
时任抗金义军掌书记,随首领耿京抗金,活跃在太行山区。③《阴符
》:兵书。④宰:坟墓。
• 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 答案 ①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
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②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
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诗人对辛弃疾的惋惜,
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
| 对点小练 |
• (经典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 欧阳修
•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
曲江花②。
• 闻说阆山通阆苑③,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
树远连霞。
• 【注】 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
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②曲江花:
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③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
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闻说”二字领起词人的想象,词人由阆州,一下子想到了仙境
阆苑,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属于“飘逸”范畴。再结合全词来看,
时空转换比比皆是。如由眼前的重逢,想到十年前的“同唱第”;由
眼前的“薄宦老天涯”的失意,想到十年前曲江宴上披红戴花的得意;
由人间僻地,想到天上仙境。这些时空转换,挥洒自如,灵动飘逸。
•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
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
“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
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课时达标28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