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题一体法”——快读准解文言文
• 一、什么是“文题一体法”——边读文边读题,抓关键用比对
读文——抓线索,明事知人
• 二、怎样运用“文题一体法”
传记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
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表示时间、地点和官职等的词
语,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
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①表示官职(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传记类文言文的主要叙述
线索,如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除”“举”“拜”“迁”“
谪”“转”“出”等;表示官职的名词,“知州”“刺史”“
翰林”“侍讲”“尚书”“拾遗”等。
读文——抓线索,明事知人
②指明年号及皇位变动情况的词语。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纪年,
而以年号纪年,故传记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
的“三年”“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
时间节点,传记中特意交代出来,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
的地位有所变化。
③ 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 “ 数日 ”“ 累年 ”“ 既而 ” “ 向
”“旋”等。此外,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排除有些传记插叙
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要
格外留心
读题——抓关键,释疑明误
读题,一方面是解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利用选项中的信息
去读懂文本。读文与读题同时进行,在文题齐读的过程中,疏
通文意,明确选项的设误点,具体操作如下:
①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不要在原文中过多
纠缠、自行断句,应马上看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
比对四个选项的异同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解决阅读障碍;不同
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关键点。
读题——抓关键,释疑明误
②古代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选项最前端的“考
查词”。在读文时,读到文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可以
先看题目,对选项的表述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判,
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
③概括分析题:它的四个选项是依照原文顺序分层设计的。可
以在读文前先读选项,记住选项中涉及的人物、事迹、影响、
评价等关键词语;读文时重点关注这些内容,找到信息比对区
间,进行聚焦思考判断
[典例示范]
• 读题关注点
• 比对分析
• 比对四个选项,不同之处为“涣少好侠/尚气力”“涣少/好侠尚气力”
和“敦/儒学”“敦儒学”。根据文意判断,“好侠”与“尚气力”为
两个并列短语;“敦儒学”即重视儒学,中间不能断开。故选择B项。
• 比对分析
• “豪右”“顿首”出自第一层,“茂才”出自第二层,根据语境,结合教材
可知,这三项正确。“京”可以为“京都”之意,“师”,根据平常积累可
知,不能表示国都。故选择D项。
• 比对分析
• A项对应原文第一层,B项对应原文第二层,C项对应原文第三层,D项
对应原文第四层。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互相印证,可知A、B、
C三项正确,D项中“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是对“不得旋踵”的曲解。“旋踵
”意为“转身”,指畏避退缩,“不得旋踵”指没有畏避退缩。故选择D项
• [参考译文]
•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
涣从小喜欢行侠仗义,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
他改变操行,重视研习儒学,修习《尚书》,诵读法律,大体了解了
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担任职务,敢于决断,对豪强
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到京师任大司农。汉和
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
任用功曹王涣来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显来纠正过失补充
遗漏,臣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因此出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
温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恶狡猾的人,时间一长成了当地人的大患。
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境内安定太平,商人
可以在路边过夜。其中有放牛的人,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
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在温县担任县令三年,升为兖州刺史,他
以法律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和声威得到广泛推行。后来他因为拷问妖
言妄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
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
•王涣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中。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
案,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断决的,根据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王涣没
有不曲折周到地弄清案情真假,消除大家的疑惑的。他还能用奇谋异
术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认为王涣有神
妙的计谋。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
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
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
放上祭品。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
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被掠夺,所以前
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
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
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信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
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
•在王涣去世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
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
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检举剪除奸恶
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
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 对点小练 |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A
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
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
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
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 解析 根据句意,“权移于下”是前文“百王之失”的具体原因,且
其结构完整,而“大臣”是后文“持国”的主语,故“大臣”前应断
开,排除B、D两项。“干政”为动宾短语,意为“干预政事”,“王
室”作定语修饰限制“政事”,点出具体对象,即“干预王室的政务
”,故“干政”与“王室”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择A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博士,古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B
教授生徒的官职。
• B.刺举,一谓探察举发,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
举荐有功。此处用后一意。
•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
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 D. 绖,在古代 和绖就是丧服和丧服中的麻带,“ ”“绖”合
在一起指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 解析 从后文“贵戚恶之”可知,此处“刺举”应该是指检举揭发贵
戚的丑事,并未强调“举荐有功”,故用的是前一意。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乐恢年少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
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
却拒绝为他疏通关系。
•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荐杨
政的儿子为孝廉;在司空牟融府任职期间,第五伦代替牟融任司空,
乐恢为避与第五伦同乡之嫌,举荐杜安代替自己,受到好评。
•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
结,为非作歹,他上书弹劾;窦宪的弟弟想和他交好,乐恢因恨其不
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书劝
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
其自杀。
• 答案 C
• 解析 根据原文中“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选项中“乐
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错,应是窦宪兄弟二人恨乐恢不依附自己。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心诵读,
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 (2)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
有乐恢为他穿丧服奔丧。
• 参考译文
• 乐恢字伯奇,是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
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杀死他。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趴在官署门前昼夜
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
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从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
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
被劾查,诸位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唯独乐恢保持清白
而不玷污法律,坚守志向而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特立,
凡是操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即使显贵也不与之交往。
•信阳侯阴就多次致礼请乐恢,乐恢从来不答复他。后来在本郡做官,
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穿丧服奔
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
也从不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
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
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
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
行,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后来朝廷征召他做了议郎。
•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劝谏争辩,朝廷称道
他的忠心。入朝担任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
宪交情深厚,胡作非为。乐恢上奏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他
对所检举揭发之人,没有什么回避的,贵戚们非常憎恨他。窦宪的弟
弟夏阳侯窦瑰想要前去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
的兄弟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
从前也有人为了安身以躲避灾祸,你何必因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乐恢慨叹说:“我怎么忍心白吃饭而立在他人之朝廷上呢?”于
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失势,都是由于权力下移。
•大臣把持国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政事,
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
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亲自断绝这种私情,
国舅应以谦逊自我引退。”上书之后皇上没有审阅。此时,窦太后临
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意见得不到施行,于是称病自请退职回
乡。窦宪因此暗示各州郡官吏逼迫、威胁乐恢。乐恢于是饮毒药而死。
穿丧服哀悼他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痛苦哀伤。后来窦氏被
诛杀,和帝开始亲自管政事,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诚
节操,(和帝)任命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