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穿透专题07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理解

标签: 暂无标签
专题07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理解
【考点穿透】
  理解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小说阅读的理解包含两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是理解,理解不仅是小说的高频考点,而且与其他各个考点有关联。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考生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重要词语”常常包括:(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2)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表达技巧的文章中。(3)特殊指代词语。(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语句:(1)含蓄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句子。(2)修辞句——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结构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包含下面三个方面:(1)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
理解句子含意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结构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长句包括长单句和多重复句。遇到这类长句,我们首先要分清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要运用紧缩法,删去句子的枝叶成分(定、状、补),抽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把句子压缩变短,其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是复句,就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关系来把握它的基本意思。修辞分析法,就是根据修辞特点去分析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有些句子由于运用了比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运用有关修辞知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由表及里法,有些句意比较含蓄,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的深层含意往往隐含在字面之下,这就需要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透过字面意思去挖掘它所蕴含的深层含意。语境分析法,就是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依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如首括句、过渡句、结尾句、主旨句、呼应句等)综合分析、理解句意。本题中所给的句子处于段末,且句子中没有修辞,又极为短小,故可以采取关键词分析加语境分析来解答本题。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高考小说阅读选材大都是微型小说(小小说),也有短、中、长篇小说节选, 1500字左右。因此,要特别关注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是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例如小小说、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高考微型小说的选材特点:
一、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二、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
三、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小说
考场阅读与复习课、练习课阅读一样,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要求同学们能够在10分钟以内把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说读两三遍,如果缺乏平时的快速阅读和整体阅读训练,是很难读懂读透的。
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答题前整体把握文本,对小说的内容、结构和突出的表达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掌握“五步阅读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快速、准确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
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 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 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 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 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第五步 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真题导航】
一、(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答案】(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与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手法从肖像、语言、对比来分析。
二、(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5.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一步,找出题干的关键词“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第二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作答。首先明白文人的气质是什么,雅致、浪漫、睿智等。然后结合作品,寻找主人公身上这几点的体现。可以找到关键词:喜欢丁香花(高雅,香气袭人,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深情回忆往事,回忆往事谁都可以,但深情、和甜蜜的想象是属于文人的情怀; 感化青年,这是文人语言的力量。军人的冷峻,我们先应该明白军人的特点: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冷静沉稳。然后在文中寻找相关表现,即可做出答案。
【考场实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  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威爷,是地道的威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癩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这么多年,成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
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威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要有关的梦。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現,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 威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威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厅长正是成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
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遗不掉的梦。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 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 小说描写了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的行为,表现了他人生经历的坎坷和心路历程的凄苦。
【答案】C
【解析】C项,“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表述不正确,文章中没有对小城新颜的描写。
2. 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案】衰老颓败,执着坚守,孤独寂寞,迷茫无助。
【解析】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1)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外貌描写,突出了戚爷的衰老颓败。(2)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突出了戚爷的执着坚守。(3)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突出了戚爷的孤独寂寞。(4)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突出了戚爷的迷茫无助。
3. 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守摊”贯穿小说始终,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简法;②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
【解析】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戚爷为了寻找前妻,等待前妻来找他,他一直坚守在他的小酒摊上,表现了戚爷为爱坚守的主题。可见本篇小说以“守摊”为中心,交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时“守摊”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简法;也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陶冯    姚兴刚
熊孩子光知道败家,不知道过日子。娘拿一根木柴哆嗦着手敲打纪臣的头。
窑口里的火正旺,映红了纪臣的脸膛,纪臣一句话不说,眼睛死死盯着窑口里的火。
娘说,你爹活着的时候拧着你耳朵要你好好学,你死活不上心,现在你见谁家还用这些盆盆罐罐?你是不是嫌我死的晚了?一天到晚不挣钱瞎鼓捣。
爹是远近闻名的黑陶冯,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
黑陶的技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到了爹这一辈,爹把黑陶做的黑中透亮,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用石子一敲发出清脆的瓷音,爹也落了个黑陶冯的好名号。
特别是单干以后,下地用瓦罐捎稀饭,家里用瓦罐腌咸菜鸡蛋,就算院子里摆一盆不值钱的野花,那也是黑陶冯烧制的花盆,家里如果没有一件黑陶冯烧制的陶器,那这家人的日子也肯定过的不像话。
到了纪臣七八岁的时候,黑陶冯开始关起门偷偷传授技术。但纪臣不是个做学问的料,一天到晚就喜欢大街上疯跑,捉迷藏打群架,有好几次爹拧着纪臣的耳朵使用家法,纪臣老老实实服软,爹信以为真,一不注意,纪臣已经像猴子一样爬上窑顶,冲爹吐着舌头做个鬼脸,跳出院子跑了。爹跺着脚直骂败家玩意,气的上气不接下气。
在黑陶冯最辉煌的时候,却不知道敛财,他说,庄稼人的日子紧巴,缺家什用,陶器虽然是黑的,但咱的心可不能黑。
随着现代生活用品充斥市场,黑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到最后只剩下死了人摔的陶盆在用,黑陶冯的日子也开始清苦起来。
尽管日子清苦,但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说什么也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纪臣的不用心,是黑陶冯心里最大的疙瘩。
受不了爹的叨叨,纪臣那年一气之下卷起铺盖进了城。爹跪在爷爷的坟前一声长叹,老泪纵横,最终把遗憾带进了坟墓里。
娘说,是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气死了你爹!娘一夜之间把窑扒了个干净。
打爹死了,娘笑过一次,那是自己结婚的时候。
娘对邻居说,没想到俺家纪臣小学上到三年级,还能从潍坊领回一个戴眼镜的姑娘,大了有出息了,烧窑这活他不学就不学吧,反正以后也没人再用那些盆盆罐罐,以后讨了媳妇知道挣钱过日子就中。
日子舒坦了没几年。
纪臣突然把工作辞了,在院子里重新建了窑,一天到晚鼓捣陶胚。老婆一气之下回了城,街坊邻居背后议论纪臣精神不正常,娘的心也堵得不透气。娘说,就算你烧出来现在也没人会用,顶多卖几个花盆也不够你孩子上学用,等你把家整散了,也把我气死了。
纪臣说,爹以前是工匠,我要做大师,爹以前烧给人家用,我烧出来是让人观赏的。
纪臣说,自打有了孩子,这几年整宿睡不好觉,我总得干出点事来,给孩子立个样子,也对得起爹的在天之灵,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在我手里。
纪臣说,有一次无意参加一个工艺品展会,见人家的陶器远没有爹的水平高,却被奉为艺术,想起小时候爹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现在恨不得把肠子掏出来扔了。
娘用木棍敲打纪臣的头,做你的春秋大梦。纪臣一言不发,死死盯着窑口的火,那窜动的火苗,把自己的心烤的火热。
出窑的那天,来了很多人围观,有看热闹的,也有来看本事的,还有县电台的记者,等着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臣跑到爹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又冲着窑口磕了几个头。
一件件黑中发亮的花瓶、兰花盆、砚台从窑口递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都伸长了舌头。纪臣抚摸着作品,每一件都在上面刻上了“黑陶冯”。
娘这次哭了,打爹死后,第一次见娘哭。
(选自《小说月刊》2017.6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写娘敲打、数落纪臣,既表现出他的执着,也反映他的行为不被理解,同时巧妙设置悬 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为一种生活用品,黑陶退出历史舞台有其必然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非物质文 化遗产,仍有存在的必要。
C. 自打爹死后,娘因儿子结婚而笑,因儿子成功烧制黑陶而哭。这一“哭”一“笑”,相反相成,均表现 了娘的喜悦和欣慰。
D. 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既自然地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又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体现了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
【答案】D
【解析】D项,“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从娘对纪臣的教训开篇,“你爹活着的时候拧着你耳朵要你好好学,你死活不上心,现在你见谁家还用这些盆盆罐罐?你是不是嫌我死的晚了?一天到晚不挣钱瞎鼓捣”,然后引发下文对“黑陶冯”的回忆,可见小说运用的是倒叙而非插叙。
2. 小说中黑陶冯(纪臣的爹)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技艺高超。祖传的黑陶技艺炉火纯青,远近闻名。②重义轻财。体谅庄稼人日子紧巴,在最辉煌时不黑心敛财。③有责任感。不忍祖传技艺毁在自己手里,为儿子不用心学习制陶抱憾终生。  
【解析】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黑陶冯是一个手工艺人,从他的做黑陶的技艺来看,“爹把黑陶做的黑中透亮,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用石子一敲发出清脆的瓷音,爹也落了个黑陶冯的好名号”,由此可以看出黑陶冯做黑陶的技艺精湛;从他的为人来看,“在黑陶冯最辉煌的时候,却不知道敛财,他说,庄稼人的日子紧巴,缺家什用,陶器虽然是黑的,但咱的心可不能黑”,这表现出人物重义轻财的特点;从技艺的传承来看,“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说什么也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纪臣的不用心,是黑陶冯心里最大的疙瘩……爹跪在爷爷的坟前一声长叹,老泪纵横,最终把遗憾带进了坟墓里”,这表现出人物传承技艺的责任意识。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般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侧面衬托指借助他人和环境进行衬托。答题的时候应先圈出人物的言行举止,然后圈出他人或作者的评价,最后进行概括分析。
3. 画线的三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予以分析。
【答案】①交代纪臣辞职建窑、烧窑的原因,照应前文。②揭示纪臣的理想、志向和责任感,使其形象更加鲜明。③形成反复,有助于渲染人物的情感,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解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先看设题的内容,“爹以前是工匠,我要做大师,爹以前烧给人家用,我烧出来是让人观赏的”“自打有了孩子,这几年整宿睡不好觉,我总得干出点事来,给孩子立个样子,也对得起爹的在天之灵,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在我手里”“有一次无意参加一个工艺品展会,见人家的陶器远没有爹的水平高,却被奉为艺术,想起小时候爹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现在恨不得把肠子掏出来扔了”,这是纪臣说的话,这几句话写出了纪臣的理想、志向和责任感,这也是纪臣辞职建窑烧窑的原因,与上文“纪臣突然把工作辞了,在院子里重新建了窑,一天到晚鼓捣陶胚”相照应,同时在这种反复中体现出人物坚定的信念,同时还有对小时候愧对父亲的后悔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碗水    晨 晖
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树下有条鸡肠小路,路边有眼泉。那泉水泛着波光,珍珠似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不过那“盘子”倒更像只碗,于是有了名,叫“一碗水”。
一碗水是神水,这传说有些年头了。说那泉是龙吐的,那树是龙尾呢。一年四季这泉就没干过,满满的一碗,就不再流了;等舀干了,马上又满了。
山下就是围子村,围子村人就喝一碗水长大。村民开门见山,守着和尚百衲衣似的几分地刨挖,日子依然紧巴。好在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
村里是有过一回大事的。就是前年,段大爷的独根苗苗炼娃考上了农学院。大家说,他家挨着一碗水最近,沾了龙气。这屁娃儿,是龙子呢。
看来村子里又有大事了。
回来耍暑假的炼娃昨天放出口信,要把一碗水搬出去卖掉。
这还了得?
一大早就有好些人来过问,炼娃笑着解释,说他经过几年调查,一碗水是一股优质矿泉水,含有好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我们和人家共同来开发,行的话,一年产值就是一百多万呢。
怪不得。我们就知道这里是宝地。神嘛,自然会带来财富哟。一百多万,那是多少?谁也没见过呀。村子着实兴奋了一阵。
这天炼娃来到当村长的二舅家,把开发一碗水矿泉的计划详尽地告诉了他。二舅自然高兴,围子村苦啊,作为村长,不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心头难受啊。
可就那么一碗水,咋个开发?二舅问。
炼娃说,神水是取之不尽的。
产品怎么运走?
修公路嘛。
钱呢?
厂家负责大部分,余下要靠集资。
这消息在村民大会上开了锅。神没送来金子,倒要给人家掏腰包,谁干?
第二次村民大会,还是要出钱!大家就咬耳朵,炼娃是我们看大的,娘老子都是本分人,山羊咋下个狐狸崽呢?
也有打圆场的:兴许这娃儿是为大家呢?可以问问他,赚的钱是咋个分?
炼娃说,厂家投了资,前三年村子不分成,但大家干了活工资照发。收回成本后,四六开,厂家六村里四。
明摆着胳膊肘朝外拐嘛。
才不止呢,根本就是抢人。
我们自己干,不掺外人。
可……炼娃有话要说,却被打断:别以为围子村人笨,办不来事。那年公社号召大干水利,我们村修的水渠还得了头名呢。
技术呢?
技术?不是神水吗,弄出去就行。
钱呢?
哦,把神水弄出去要钱,这倒没想过。可至少犯不着给人家钱嘛。嫁了女,还搭上一套嫁奁。这账,不划算。神水,我们不卖。
群情激昂,大家又找回一点当年斗四类分子的感觉。话就难听点儿!
这屁娃儿,又不是围子村的人,跳那么起劲干啥?
莫不是诈了大家的钱替他父亲奔丧?
哦,对了,二舅,他们一根竹蔸芭发的芽,合了伙来整我们?
炼娃低下头,不说话。
第二天,就有些“五老七贤”来到炼娃家看他生病的爹。送来些山货,送来些话:
乡里乡亲一家人呢,咱们可别犯傻哟。
娃儿不是山里的羊,是麻雀要飞走的。
黄鼠狼嗦只狗来,还不是看起那鸡。
……再说,挖了一碗水,龙脉断了,谁负责?
炼娃从山上回来,夹着一卷纸。爹挣扎起来,吐了一口痰,痰里裹着血,血里夹着哀求:娃呀,别逞能了,给我留一张老脸吧。……看着山货,炼娃明白了。
爹没熬过那天晚上。他是抓住炼娃的手落气的。
安葬了爹,炼娃决定走了。这天,他照旧来到一碗水前,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炼娃把那卷纸扔在那里,头也不回下山走了。
村民总算喘了一口气,再也没人来抢一碗水了。而且还有收获,炼娃在那卷纸上标出了围子山37处神水的位置,还画了图。它们汇成了山脚的一条小溪。原来,一碗水只不过是最小的那处。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段,以树的粗大和“一碗水”的传说与神奇,写出了围子村的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交代。
B. 围子村虽然贫穷,但因“一碗水”有“龙气”,养育出了炼娃这样的大学生,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
C. 炼娃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带领村民致富,找人来共同开发“一碗水”,但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故而作罢。
D. 小说对炼娃走前来到“一碗水”,“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的描写,暗示了炼娃心里的悲哀。
【答案】B
【解析】B项,“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错,根据原文,从村民们“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而且和炼娃上大学没有直接的联系。
2.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围子村村民的群像,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村民群体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封闭自足。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围子村,习惯了千百年来的生活,尽管贫穷但安于现状,遇事谨慎、胆小并且无知。②狭隘自私。听说厂家负责大部分投资,余下要靠自己集资,怕被别人占了便宜,就不想干了。   
【解析】
3.小说以“一碗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①制造悬念,以文中泉水的名称为标题,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点明线索,小说围绕“一碗水”激发矛盾,构架情节。③揭示主题,村民们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的“一碗水”利益,却放弃合作共赢、创业致富的宝贵机会。④以小见大,看似简单的“一碗水”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对比。
【解析】试题问“小说以‘一碗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要求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本篇小说以物件“一碗水”为标题,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2)设置悬念,引发联想;(3)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一碗水”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一碗水”激发矛盾,展开情节。小说以“一碗水”命名,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为小说设置悬念。另外,从小说的主题角度考虑,“一碗水”有它的象征义,围子村村民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碗水”利益,目光短浅,胆小、自私,不愿意合作共,错失创业致富的好机会。这篇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一碗水”来表现小说的悲剧色彩,引发读者深深的感慨与思考。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