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5 第7讲 把握主旨意识

标签: 暂无标签
第7讲 把握主旨意识,破解探究题
探究类题目开放性较强,旨在考查考生个性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考小说探究题考查的类型主要有:标题主旨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情节类探究、表达技巧类探究。
题型一 标题主旨类
一、什么是标题类探究
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二、怎样考标题类探究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理解标题
意蕴型
即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深层义。题干中往往有“理解”“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标题”“寓意”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016·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锄》)
分析标题
作用型
即分析标题与文本(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及给读者的感受。题干中往往有“谈谈”“分析”等作答动词和“题目”“观点”“好处”“理由”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活着》)
三、怎样答标题类探究
考法一 标题意蕴理解
解答标题意蕴理解类题三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题指导]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从全文看,“锄”这个标题有其象征义,运用了象征手法。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锄”的表层义有两个:是一种农具,是一种劳作行为。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锄”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答出三点即可)
考法二 标题的作用分析
标题的作用分析五角度
角度
作用分析
与情节
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与形象
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与环境
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与主题
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艺术
效果
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1.上面讲到的五个角度中,形象角度、主旨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是必须有的思考角度。
2.是否需要从情节角度和环境角度思考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文本的内容灵活处理:
①题目中如果有表明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的字眼,答题须从环境角度思考。②题目中如果有对物象、情感等的表述,则须注意从情节角度思考;读文中如果发现与题目关联的内容屡屡出现,也须考虑从情节角度思考作答。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第4讲[典例4]《活着》。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目“活着”没显示出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也并非物象、情感类表述,“活着”只是对主人公生命状态的整体概括,在文中也未多次出现,故可确定从形象角度、主题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答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活着”恰恰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角——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本身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答案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一、什么是主旨类探究
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二、怎样考主旨类探究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主旨题即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等的题,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8·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小哥儿俩》)
(2)(2018·全国卷Ⅲ)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微纪元(节选)》)
(3)(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东坛井的陈皮匠》)
(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走眼》)
(5)(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枪口下的人格》)
三、怎样答主旨类探究
落实“五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2.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3.抓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抓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
具体就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第4讲[典例2]《小哥儿俩》。
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解题指导] 
第一步:确定思考角度题干中有“探究”“情感态度”等字样,可以判定为“主旨类”题目。
解答本题可以从小说的标题、环境、人物形象刻画三个角度入手。
第二步:找出对应内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标题入手
标题“小哥儿俩”,轻松快乐,暗含作者对童真童趣的喜爱。
从环境
入手
作者对家庭琐事的叙述流露着脉脉的温情,这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文中爸爸、叔叔、妈、厨子,大家都是善良和蔼的,他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了快乐温馨的成长环境。
从人物形
象入手
文中对大乖二乖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逼真,二人可爱的形象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作者对“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处,如“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大乖二乖的快乐成长与母亲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些反映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答案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答出五点)
题型二 情节结构类
一、什么是情节结构类探究
小说中,情节设置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一篇小说能否很好地表达主题,体现其社会价值。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尤其是探究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是小说阅读情节类探究题中最常见的题型。
二、怎样考情节结构类探究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有“结局(开头)是否合理”“情节是否合理”等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3.小说的结尾(或其他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怎样答情节结构类探究
情节类探究的“四个角度”
1.考虑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
如例4《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与前面的诉苦是相辅相成的,是情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如例4《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3.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如例4《古渡头》一文中前半部分都是通过渡夫的苦难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的,结尾则表现了渡夫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我不管地,也不管天),这样就深化了主题。
4.思考情节的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
 (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由题干“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可知,此题属于探究小说情节类题目。
第二步,联系文本,多角度分析
解答本题,可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1)从艺术结构上看,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2)从情感表现上看,文章集中表现了渡夫的苦难,然而从这歌声中“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可见渡夫的无表情,以任情高歌代替前面的诉苦,更显其苦。
(3)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渡夫虽苦,但没有如祥林嫂般只是诉苦,而是能够解脱出来,还能一展歌喉,可见其洒脱豪放,而他的歌唱也反衬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深深的痛苦,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从思想内容上看,前半部分都是通过渡夫的苦难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的,这一部分表现了渡夫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我不管地,也不管天),这样就深化了主题。
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三点即可)
题型三 人物形象类
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类探究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是以人物形象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命题: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怎样考人物形象类探究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有“主人公”“人物形象”等字。
1.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个?为什么?
2.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3.结合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三、怎样答人物形象类探究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五角度”
第一,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应与情节密不可分。
第二,人物自身角度。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第三,主题角度。主题主要从人物中体现出来,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数学家失去爱情的原因,即探究人物性格特征,第二问探究人物形象的启示。
第二步,联系文本,整合概括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根据情节概括出数学天才的性格特征,与第一个女友吃饭,与服务员发生争吵说明他精于计算;与第二个女友吃饭,帮女老板结算,说明他乐于助人。但他两次恋爱失败,都因为没有和女友沟通,说明他性格有缺陷。至于启示,可以从数学家身上的缺陷的角度分析,比如要学会变通,要善于沟通,要坚守原则等。
答案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_
题型四 表达技巧类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类探究
小说艺术特色类探究题的探究点往往不局限在艺术手法的某一方面,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谋篇布局的艺术,而是将目光放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小说写作技巧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艺术特色的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的意图或表达效果。
二、怎样考表达技巧类探究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有“手法”“特色”“艺术技巧”等关键词。
1.这篇小说在×××、×××、×××等方面有鲜明特色,请选取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2.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色?请选取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3.本文在×××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4.文中写到了×××,这样写对表现小说内容有何作用。
三、怎样答表达技巧类探究
答题思路
1.因为表达技巧类探究题以“表达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考查表达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巧合等)?在塑造形象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是怎样的?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用词丰富而多样)?
2.把表达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答题模板
①该部分这样安排是……(观点);②从人物的故事看,在此处这样安排(结合小说情节),更表现出人物的……;③这部分在语言上……(技巧、修辞、语言风格等);④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侧重结构)作用;⑤在深化文章主题上,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个人性格形成等),在当今社会仍有……(结合现实)意义。
 (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文本见第5讲[典例4]《捡烂纸的老头》。
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由题干“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可知此题属于探究小说艺术技巧类题目。
第二步,联系文本,多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法的能力。情节的详与略、露与藏,都是出于塑造人物、凸显主旨的需要。
开头的繁笔是介绍典型老市井氛围:生意繁荣,人物繁多,人情味浓,为老头出场做铺垫;
结尾以简笔收尾,是为了制造悬念,前后形成明显对比,使行文节奏富于变化。
答案 (1)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2)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3)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黄 河
萧 红
悲壮的黄土层茫茫地顺着黄河的北岸延展下去,河水在辽远的转弯的地方完全是银白色,而在近处,它们则扭绞着旋卷着和鱼鳞一样。帆船,那么奇怪的帆船!这些帆船一只排着一只,它们的行走特别迟缓。载客的船也从这边陆续出发,大的,小的,还有载着货物的,载着马匹的。还有些响着铃子的,呼叫着的,乱翻着绳索的。等两只船在河心相遇的时候,水手们用着过高的喉咙,他们是用着最响亮的声音,这不是为了必要,好像对于黄河他们在实行一种约束,或者对于河水起着不能控制的心情,而过高地提拔着自己。
黄河的唯一的特征,就是它是黄土的流,而不是水的流。照在河面上的阳光反射得也不强烈。船是四方形的,如同在泥上滑行,所以运行的迟滞是有理由的。
阎胡子的船,正上满了肥硕的袋子,预备开船了。可是他又犯了他的老毛病,提着砂做的酒壶去打酒……
“这船上有坐闲船的,老阎,你没看见?”
“那得让他下去,多出一分力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哪地方?他在哪地方?”
那灰色的兵士,他向着阳光微笑:“在这里,在这里……”他手中拿着撑船的长杆站在船头上。
阎胡子从舱里伸出一只手来:“去去去……快下去……快下去……你是官兵,是保卫国家的,这河上也不是没有兵船。”阎胡子是山东人,十多年以前因为黄河涨大水逃到关东又逃到山西的。所以山东人的火性还在他身上常常出现。
“我是八路的。我的老婆生病,她死啦……我是赶快过河去赶队伍的。”
…………
于是撑起花色的帆来。
水流像绳子似的在撑杆之间扭绞着。在船板上来回跑着的水手们的汗珠被风扫成碎末而掠着河面。兵士看着黄河的滚滚浪涛,看着阎胡子雄伟的身材,想象着他曾经与黄河搏斗的壮阔场景和顽强意志。
“老乡!听你说话是山东口音。过来多少年啦?”
“没多少年,十几年……俺家那边就是游击队保卫着……都是八路的。”阎胡子红得近乎赭色的脸像是用泥土塑成的,又像是在窑里边被烧炼过,显着结实,坚硬。
船行到了河心,冰排从上边流下来的声音好像古琴在骚闹着似的。阎胡子留意的并不是这河上的买卖,而是“家”的回念……
“赵城,赵城俺住了八年啦!你说那地方要紧不要紧?俺那孩子太小,带他到这河上来吧,不能做什么……跟他娘在家吧……又怕日本兵来到杀了他。这过河逃难的整天有,俺这船就是载面粉过来,再载着难民回去……真是除了去当兵,干什么都没有心思!”
“我这回要赶的部队就是在赵城……”
“好!那么……”他站起来摇着舵柄,船快靠岸了。
他们走下船来。“我想让你带一个回信去……等到饭馆喝两盅……”风陵渡车站附近,层层转转的是一些板棚或席棚,里边冒着气,响着勺子,还有一种油香夹杂着一种咸味在那地方缭绕着。
一盘炒豆腐,一壶四两酒蹲在阎胡子的桌面上。
“你要吃什么,你只管吃……俺在这河上多少总比你们当兵的多赚两个。”阎胡子的话,和一串珠子似的咯啦咯啦地被玩弄着:
“黄河的大水一来到俺山东那地方,就像几十万大军已经到了……连小孩子夜晚吵着不睡的时候,你若说‘来大水啦’,他就安静了一刻。一个黑沉沉的夜里,大水可真的来啦,爹爹那天晚上就死啦,娘也许是第二天死的……”
兵士站起来,衣襟上涂着油渍和灰尘。但他脸上的表情是开展的,愉快的,平坦和希望的。他讲话的声音并不高朗,温和而宽弛:“我要赶路的,老乡!要给你家带个信吗?”
阎胡子感到一阵忙乱,带什么呢?
站在长城上会使人感到一种恐惧,那恐惧使人类历史的血流又鼓荡起来了!而站在黄河边上所起的并不是恐惧,而是对人类的一种默泣,对于病痛和荒凉永远的诅咒。
那兵士站起来向阎胡子说:“我就要赶火车去……再会啦……”
兵士听到背后有呼唤他的声音:“站住,……站住……”
他回头看时,那老头好像一只小熊似的奔在沙滩上:“我问你,是不是中国这回打胜仗,老百姓就得好日子过啦?”
八路的兵士走回来,好像是沉思了一会儿,而后拍着那老头的肩膀。“是的,我们这回必胜……老百姓一定有好日子过的。”
那兵士都模糊得像画面上的粗壮的小人一样了。可是阎胡子仍旧在沙滩上站着。
阎胡子的两脚深深地陷进沙滩去,那圆圆的涡旋埋没了他的两脚。
一九三八年八月六日 汉口
(选自1939年2月1日《文艺阵地》第2卷第8期,有删改)
1.(探究标题)作者为什么以“黄河”为标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答案 ①小说的空间背景,也就是小说描写的自然环境就是黄河及其沿岸景色。②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都发生在黄河的一个渡口——风陵渡,这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空间和舞台。③黄河洪涝灾害曾给两岸百姓带来灾难,而日寇侵略中华,战火已接近黄河岸边,黄河成了大军运送物资、难民的通道,黄河变成了特殊的地点。④黄河具有象征性,它象征着以阎胡子和八路军战士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⑤小说中的人物阎胡子、八路军战士等典型人物都具有黄河一般的特征和神韵,他们面对家事和国事的处理都拥有黄河般的宽广胸怀和惊人气魄。(答出三点即可)_
2.(探究人物形象)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阎胡子,也有人说是八路军兵士,还有人说阎胡子和八路军兵士都是主人公。你的观点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个人见解。
答案 观点一:主人公是阎胡子。原因:①从情节看,全文是围绕阎胡子的身世、家庭、生活来展开的。②从人物形象看,塑造了一个性格耿直、性情火暴却通情达理(或“识大体”)、技术娴熟、思念家乡、家庭责任感强、热爱国家、慷慨热情的船夫形象,形象十分饱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③从环境看,阎胡子家庭生活的环境是自然灾害频发,加之眼下又遭遇到战争,自然就有了对生活、未来的担忧,但他更高一层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顾虑。④从主题看,小说主题是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小说是通过阎胡子为国家运送物资,同时还运送难民,眼下又顺捎八路军战士来表现的。(答出三点即可)
观点二:主人公是八路军兵士。原因:①从情节看,八路军兵士贯穿了小说的始末,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八路军兵士展开的。开端是八路军兵士要过黄河;发展过程中八路军兵士认识了阎胡子,听取他的倾诉,交谈中阎胡子得知八路军兵士正在保卫自己家乡,就请他吃饭;高潮是八路军兵士坚定地回答阎胡子的疑问;结局是八路军兵士远去。是他给了阎胡子对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心。②从人物形象看,八路军兵士组织观念强,有责任心,守纪律,善良,本分,坦诚直率,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是小说要歌颂的对象。③从环境看,虽然八路军兵士的妻子去世,恰逢家庭不幸,但国家正经受灾难,他遵循“没有国哪有家”的原则,顾全大局,顺应历史大环境。④从主题看,小说的主题是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八路军兵士所代表的部队正保卫国家,与敌人做殊死搏斗,是可歌可泣、值得大力弘扬的。(答出三点即可)
观点三:主人公是阎胡子和八路军兵士。原因分析将上述两者内容综合即可。(答案略)。_
解析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就这篇小说而言,确实存在异议,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战争来写的,两个人物都是作品要赞颂的对象,解说多从“三要素”和主题的角度进行。
3.(探究情节)结尾两个段落安排有什么目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①内容上,结尾两段,通过写“兵士都模糊得像画面上的粗壮的小人一样了”表明阎胡子站立的时间之长,通过描写“阎胡子的两脚深深地陷进沙滩去”表明他站立姿势的稳定和有力。②人物形象塑造上,这个长久站立的动作其实要表现的是阎胡子的心情,但作者通过描写,化心情为动作,化无形为有形,更形象,更具有表现力了。它形象地表明了阎胡子对胜利、对和平的深切期待和强烈的渴望。③结构上,使小说情节完整,构思精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④主题上,这一剪影式的画面,形象地把身影与黄河融为一体,鼓舞人们前进战斗。(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目的可以从文本中归纳,有结构上、内容上、表现主题上等方面的因素。
4.(探究艺术特色)抗日战争爆发后,萧红的小说追求一种“阔大”的艺术风格,其中形象中还饱含着强劲、剽悍等,试探究这一艺术风格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分析小说的技巧,可以从表现手法、行文技巧、结构技巧等方面思考作答。以整体的主要的技巧为佳,不要在局部思考。
答案 (示例)“阔大”的艺术风格具体体现在:①壮阔的景象。描绘的是风陵渡一带的壮丽开阔的景观,有悲壮的黄土高原、湍急的黄河巨浪、骚闹着的冰排等,标题为《黄河》,也显示出景象的阔大。②宏大的场面。描绘出一幅中原战略要地宏大而繁忙的图画,有黄河之上的众多帆船、渡口一派繁忙的景象、许多装满货物的运输船(如“肥硕的袋子”)等,即使是风陵渡车站附近的棚或缭绕着的气味都显得不同凡响。③高大的形象。出场的主要人物之一——阎胡子,身材雄伟、坚忍顽强、胸怀宽广、气壮山河,如“看着阎胡子雄伟的身材,想象着他曾经与黄河搏斗的壮阔场景”。黄河洪涝灾害曾给他家带来灾难,但他坚忍地生存着,在黄河渡口与风浪搏斗谋生计,如今遭遇日寇侵华,他又在黄河上帮助大军运送物资、难民;主要人物之二——八路军兵士,一心报效国家,充满自信,既是一名坚决抗日的英雄形象,更是当时无数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高大英雄形象的普通代表,他回家安葬妻子后,就赶快回部队,对阎胡子“是不是中国这回打胜仗”的发问给予了坚定的回答,显得强劲有力。即使是次要人物的对话,也描写得声势浩大,如水手们之间的说话,声音响亮,似有盖过黄河之上的狂风、波涛之声势。这些高大的艺术人物形象,饱含着的或是力量强劲,或是形象剽悍,意气高昂,成了战争时期一种伟大精神的鼓舞与号召。④博大(激荡)的情怀。小说所抒发的情怀十分博大(激荡),表达出了高尚的、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小说塑造的人物情感,还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都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赤热之情;表达出人民群众在国难当头之际,因盼望过上和平安定的好日子而对八路军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歌颂了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还满怀深情地传递了中国军民顽强不屈和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答案不唯一,如有言之有理的答案,诸如答出“昂扬的格调”“粗犷的语言”“辽阔的境界”等均可) (答出三点即可) 
5.(探究主题)结合文本,试从这篇小说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探究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按照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必须在理解整个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情节、主题进行思考与归纳。
答案 (示例一)从阎胡子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阎胡子用船载八路军兵士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故事,揭示了人民百姓对抗战的大力支持,抒发了以阎胡子为代表的百姓对抗战胜利的强烈渴盼,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之情。
(示例二)从八路军兵士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一名八路军兵士舍小家保国家,过黄河保卫百姓家乡并树立百姓代表阎胡子战胜日寇的信心,从而让老百姓把对和平的渴盼之情寄托在八路军的身上的故事,赞扬了八路军誓死保家卫国的精神和具有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示例三)从阎胡子、八路军兵士两个人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阎胡子用船载八路军兵士奔赴战场保家卫国、八路军兵士激发阎胡子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胜利的期盼,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之情,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歌颂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专项对点练(34)见P361、专题提升练(八)见P362]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