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方案1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常见”,是指所考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其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意义一般是由本义通过引申、比喻、借代、假借而形成的。比如“班”,从字形而来,本义是“分玉”,后来引申出“分开”“排列”等义项。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常见的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常见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第一个“老”后面有了宾语“吾老”,词性改变,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赡养、孝敬”;第二个“老”作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老人、
长辈”。
3.通假字
“通假字”指文言文中某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的现象。比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句中,“倍”同“背”,是背叛的意思。
4.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某些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明显不同的现象。这种变化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如《六国论》中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旧事,成例”,词义转移。又如2018年浙江卷中的“发言必自称曰儒”中的“发言”一词显然在此句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译为“开口说话”更妥当。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合成词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在语境中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的语言现象。比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从语境考虑,只有“入”的意思。
近年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实词理解,均为选择题。
例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
果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 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解析:B “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是“值得”的意思,“惜”是“爱惜”的意思。
参考译文:我与您年龄相同然而主张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所以为人处世光明高尚没有过失、后悔的事。(我)在京城期间,家里的事,人际往来,整天局促束缚,不能够每天说出心中所想来使自己明白,自然不敢用同辈之流期待你啊。
去年请假,从江、汉之间回京城,才知道您调任地方官的缘由,敢于做正义的事,以前我期望您的心思,果然不是谬误,私下里自己恭喜道贺,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托付给予的、我期望仰慕的,这两者就是我恭喜道贺您的原因,好啊,好啊。我不值得一提,虽然能做学问,也没有什么长进,像您的才华、时机,真是值得爱惜啊。以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这才华值得珍惜;年龄四十岁做刺史,得到偏僻小郡,有衣服和食物,没有做吏的苦楚,这是时机值得爱惜啊。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我常想百代之后,不一定不幸,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书记载详尽而且所记事情繁多。现在的谏官一定说:“假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意旨没有流传,就是写注解的郑玄等人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值得学习,那就得圣人复活,像周公、孔子那样亲自教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以后才能做学问。那么圣人不复活,就终生不能做学问了;假使圣人复活,也就跟随并且扰乱他们。这是不学习的人,喜欢口出大话,欺骗扰乱常人罢了。自从汉朝以来,那些诸侯的成功失败、衰败兴盛,功业行迹,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事,根据事实,都可以描述出来,考察它们的由来,判定它们的是非,十件里能有四五件,就能够用来应对当代的事务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依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的结果。楚王问蓬草的果实,回答说:“我以前听童谣知道的。”这就是把小孩子当作老师罢了。用上古时代的知识来检验它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反复斟酌,才能成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这些人读书,是想做博士啊。”这就是因为被自己的见识阻滞,不知道适宜地变化,叫迂腐的儒生,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
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自己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常法制度,征讨叛逆作乱,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形,用古代事迹进行检验,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能够成就一家的事业了。但是随时见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轻视看到的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像您有上天给予的天赋,我与您差距太大。我知道自己顽固凝滞,不能耗费心思做学问,假使能学成,也不能够拿出来散布,诚挚殷切地希望成全您的好事,改天在接受您的教导之后,对于官吏事务没有过错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在后代人中流传名声的,您努力吧。
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除了日常积累之外,复习和临场应考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性、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14年高考重庆卷《记丐侠》第1题A项“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题目中给的词义是“台阶”。“庭除”前有谓语动词“扫”,后无其他成分,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除”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所给词义正确。
例如: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即朱丹:(把门)涂成红色;黝:(把门)涂成黑色。整句译为: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所宝者异也 宝:宝物
B.王则封汝 则:如果
C.孙叔敖之知 知:智慧
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异:不同
解析:A 通过对各选项语法成分的分析,B、C、D三个选项所给加点词的词性均适合所处句子中的语法位置,代入语境,语义吻合;而A选项“其所宝者”共同作主语,“宝”,在“所”之后,组成“所宝”这一所字结构,又知所字结构是“所”与“形容词或动词”构成的名词性结构,所以推断,“宝”为动词,译为“珍视”。
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机运。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都被他的儿子拒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不同的原因。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通过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这个相对稳定的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如:2014年高考江西卷《截冠雄鸡志》第1题A项“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从下文可知,所有的鸡听到切断了鸡冠的公鸡的声音成群地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命”显然不能解释为“指挥”,而解释为“召唤”是合适的。
例如: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过人之节 过:超过
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C.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或者
D.不出,火且尽 尽:燃尽
解析:C A项,整句译文: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B项,整句译文: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C项,整句译文:有的人就责备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或”在句子语境中的意思是“有的人”。D项,整句译文:不出去,火把要燃尽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选自《明史·王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迁侍礼郎 迁:调动官职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解析:B B项,对“宠”的解释是“重用”,与具体语境不相符。前一句“多惠政”表明已在其位,谋了其政,如果把“宠”理解为“重用”,皇上将封予其位,这显然是与前一句相矛盾的。其实古时皇上赐给臣子金带,是表明爱护的意思,因此这里的“宠”的意思应是“以……为宠,把……作为宠信的”。
参考译文:几次升迁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知府,出了很多惠民政策,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洪武元年八月,(他)上奏说:“祈求天命永远,关键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
三、联想印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日常用语中大多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联想已知,举一反三,相互比照,准确理解词义。
例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雪屋记》实词题B项“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中“尚”的理解,可以联系成语“礼尚往来”中“尚”为“崇尚”的意思迅速做出判断。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选自张养浩《龙洞山记》)
【注】 ①胜国:前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洞为尤胜 胜:美好的
B.旧名禹登山 名:命名
C.按《九域志》 按:按照,依照
D.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尝:曾经
解析:C A项,联系课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和“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可知,句中“胜”是形容词,词义正确。B项,据前面的语法分析法可知,此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正确。C项,根据语境推知,应译为“查询”。D项,同样可以联系课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推知,正确。
参考译文:历下多有名的山水,龙洞尤其超过一般山水。这个洞距离城邑东南三十里,过去名为禹登山。查询《九域志》,大禹治水到过这座山,所以称为禹登山。山中有水潭,时时有云气升起,大旱时祈祷就会有雨,前朝曾经封山神为灵惠公。
四、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语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此为对偶句,由上句“封”为动词“封赏”,可知下句“礼”也应当为动词“礼遇”,而不能译为名词“礼节”。
例如: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
对选句中“顽鲁”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解析:D 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上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是对仗的,因此,只需了解“贤”“俊”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城中鼓噪从之 鼓噪:敲鼓呐喊
B.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夷:杀
C.齐人追亡逐北 北:北方
D.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畔:通“叛”,背叛
解析:C “追亡逐北”中“追”“逐”同词性、同词义,所以可以推知“亡”和“北”同义,结合语境和语法成分推知“亡”为名词,“逃亡的人”,那么,“北”应译为“溃败逃跑的人”。
参考译文:五千士兵趁这阵势衔枚冲杀,城里的士兵大声敲鼓呐喊跟着他们,年老和体弱的人都敲击铜器助威,喊杀声惊天动地。燕军大为惊骇,溃败逃跑。齐军于是杀死了他们的主将骑劫。燕军溃散逃命,齐人追击燕逃兵,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都回到齐国手中来了。
五、通假、活用推测法(本义不通时,推测是否有通假、活用
现象)
文言文中当遇到某个实词的常见义都讲不通时,便应该从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角度考虑。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字义;或者根据语法成分,推知词类活用的类型,进而判断
词义。
例如:解释“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中“適”的
含义。
解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译为“被贬谪”。整句译为:(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受到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秉精气,义而介者焉。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翱《截冠雄鸡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翱既闻之,惘然 然:……的样子
B.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 俦:同辈,同类
C.吾心既伤之 伤:为……伤感
D.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鉴:警示
解析:B 把A、C项提供的语义代入语境均通畅,所以排除;比较B、D项,B项提供的语义“同辈”讲不通,可根据“俦”在“不与(之)”后,判断其为动词,此处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同辈”,所以B项错误;D项,结合语法常识可以推知,“鉴”为名词,本义为“镜子”,引申为“警示”,所以B项为答案。
参考译文: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具有独特禀赋精诚之心,讲道义并耿介有操守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群鸡,群鸡都嫉妒尚且不和它结成伙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外亲属呢?何况是同乡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难道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吗?”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对世人的一种警示。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
|